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近日,广东、重庆两地高级法院就快手平台侵害《德云斗笑社》(第一、二季)及《长相思》(第一季)著作权案作出终审判决。法院均认定快手存在明显过错及严重侵权情节,适用一倍惩罚性赔偿,分别判赔权利人6000万元与2910万元,并明确要求短视频平台将过滤、拦截等技术手段作为必要防控措施,以遏制侵权传播。
当前,短视频领域已成为盗版侵权的高发区。影视作品上线后,平台上常出现盗版内容,甚至有用户将剧集“拆条”为10-20分钟片段,以“合集”形式连播。两案中,快手侵权情节尤为突出:《德云斗笑社》热播期间,平台官方账号直接发布侵权视频,未如实披露信息的侵权视频超2000条,大量内容7个工作日内未处置;近三年内权利人发送2179封下线通知函后,平台仍存在重复侵权账号,导致侵权范围持续扩大。
“此类判决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升至新高度。”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兵指出,文化产业创新需大量时间与资金投入,若成果被低成本搬运,将挫伤企业研发积极性,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高额判赔为内容创新提供司法兜底,明确裁判规则可压缩侵权侥幸空间,推动合规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张丰艳表示,影视行业年投入超千亿元,但盗版导致年损失超200亿元,热播期盗播直接分流正版流量、冲击变现渠道。法院对规模化恶意侵权的“零容忍”态度,将助力重构健康版权生态。
司法判决背后,是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撑。2025年1月,最高法发布《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明确要求“让侵权行为付出更大代价”;“剑网2025”专项行动亦将视听作品版权整治列为重点,打击非法搬运、传播行为。多方协同发力,正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