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查处冒用名校名义培训案 揭秘五大“蹭名校”套路

发布时间:2025-09-04 09:38:57 浏览量:988

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夏秋季高校培训旺季,部分不法机构借消费者对顶尖教育资源的向往,冒用名校名义开办高价培训并发放无效证书。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查处一起冒用清华大学名义的典型案件,涉事教育科技公司被罚款10万元。执法人员梳理出此类机构五大蹭名校套路。

套路一:设“高端”项目钓需求

利用消费者“学历崇拜”“能力速成”心态及社交需求,开设“总裁研修班”等高价项目,宣称名校教授、高考状元授课,限定报名条件营造“精英聚会”假象,引诱报名。

套路二:借名称简称造关联

公司名、公众号含“清大”等易混简称,宣传材料反复提及名校中英文名称,培训方向紧扣名校学科专长(如“高级工商管理”),让消费者误以为其有名校背景或合作关系。

套路三:装“文化积淀”显实力

注册地址选在名校周边园区,简介引用名校校训,包装成有“文化积淀”的企业,暗示背景“毋庸置疑”。

套路四:巧借场所强联想

组织学员在名校周边培训、校园标志性建筑前合影,合影中标注名校名称,让消费者联想到与名校的关联,打消资质质疑。

套路五:发“结业证书”固信任

授予印有“清大”字样的“EMBA结业证书”,让学员深信接受的是名校培训服务。

经核实,涉事公司与清华大学无任何从属或合作关系,不具备EMBA授予资格,清华从未授权其开展培训、提供师资或场地。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选择培训需核实资质,涉及清华、北大的培训可通过两校官网“继续教育”版块查询;个人或团队入校参观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网站预约,勿“望文生义”。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将联合多部门严打此类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