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032025教育部深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 聚焦战略急需与机制改革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教育部同步部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改革试点"。此次试点瞄准学科专业调整中的难点问题,围绕快速响应、分类建设等5大方向21项任务,鼓励地方与高校"揭榜挂帅"探索经验。目前,全国1···..
-
09-022025警惕"淀粉人"困境:ATTR-CM易误诊漏诊 早期诊断为生命争取时间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患者常被称为"淀粉人",是一种临床异质性强、以进行性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该病因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2至6年,多数患者死于心源性死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艺莉强调,早期诊断是改善"淀粉人&qu···..
-
09-022025智能融通 艺文融合:石大文法学院探索跨媒介人才培养新路径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在数字技术与媒介形态革新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以“智能融通、艺文融合”为核心,深耕跨媒介人才培养改革,破解传统专业困境,构建兼具人文温度与技术活力的育人体系。锚定核心思路,筑牢育人根基。学院以立德树人、服务时代、能力培养为纲,贯穿实践全程:以“批判性用技术、创造性表人文”为目标,坚守人文初心;夯实中文专业根基,顺···..
-
09-012025菠菜食用误区全解析:能不能和豆腐同吃?痛风能吃吗?补铁靠谱吗?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菠菜是餐桌上的常见蔬菜,营养丰富却流言缠身:不能和豆腐同吃?痛风患者禁食?能补铁补血?这些说法到底对不对?一、菠菜+豆腐=结石?焯水就能放心吃民间流传“菠菜与豆腐同食易致结石”,理由是菠菜中的草酸会与豆腐的钙结合成草酸钙。但真相是,二者完全可以同食,关键在“焯水”。菠菜草酸含量较高(可达600-1000毫克/100克···..
-
09-012025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创新与人才供需适配路径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系统部署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工作,明确六大机制与六大行动,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新兴学科如何突破传统模式?作为试点高校,北航副校长闫晓军介绍,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打破“一院一学科”常规,整合六个学院、七个一级学科师资组建跨学科团队。···..
-
08-312025小学开学第一天学校塌了?当地回应:网民为蹭热点,编造不实信息近日,有网民在某平台发布内容为“开学第一天学校塌了,校长:立刻全部回家 延迟开学 没有通知不得入校门半步”的视频,显示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内一楼房倒塌,引发网民关注。经当地教育部门核实,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024年学校整体规划扩建,该教学楼于2024年暑假期间正常爆破拆除,并非视频所称“开学第一天学校塌了”。该视频是网民为蹭热点、博流量恶意···..
-
08-302025筑牢健康基石——2025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广泛开展;“三减三健”理念深入人心;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逐年增加……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8月29日,第十一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大会在京召开,宣布正式启动2025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宣传月主题确定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体重管理成为突破口大会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从2008···..
-
08-292025夏季孩子情绪管理:理解诱因与科学引导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夏季高温易使孩子减少户外活动,更多时间待在密闭房间,单一环境易引发情绪烦躁。同时,亲子对假期的认知差异常引发冲突:家长希望孩子规律作息、兼顾学习与家务,孩子则期待放松休息,这种分歧易加剧双方情绪波动。多孩家庭中,边界模糊与资源分配不均(如偏袒年幼弟妹)也可能触发争吵。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敏感还与大脑发育相关。负责快速情绪反应的杏仁···..
-
08-292025暑期“体育外卖”走红:定制化上门培训受青睐,资质安全引关注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暑期以来,“上门体育培训”在家长圈悄然兴起,“体育外卖”成不少家庭为孩子定制运动计划的新选择。在江苏淮安清江浦区某小区,初三学生王维宁正跟着上门教练进行一对一体能训练,抗阻力跳跃、折返跑等课程一周3次。“一对一指导比大课更细致,不仅体育技能提升了,学习压力也缓解了,人都开朗了。”王维宁说。母亲王娟坦言,往年暑假孩子常看电视、睡···..
-
08-2820252025暑期少儿阅读观察:自主选择成主流 兴趣导向引趋势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2025年暑期尾声,记者走访多地图书馆与书店发现,少儿阅读呈现“孩子主导、兴趣先行”新态势。从北京城市图书馆少儿馆到亚运村图书大厦,亲子共读场景随处可见,低龄儿童自主选书成常态,两岁半的李知言因参观海洋馆爱上《小海马,要去哪儿》,13岁少年彭博主动阅读《地心游记》等课外书,家长普遍将阅读选择权交给孩子。借阅与销售数据印证趋势。···..
-
08-282025采耳:“酥麻快感”背后的健康陷阱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耳作蝉鸣似有琴”,采耳作为传统休闲方式,因带来的酥麻快感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放松选择。然而,这份“舒服”背后,却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采耳的首要隐患是耳道损伤与感染。外耳道皮肤娇嫩敏感,采耳时若操作粗猛或工具未严格消毒,易造成耳道划伤,甚至引发细菌、真菌感染。有患者采耳后被诊断为外耳道挖伤,也有人因工具沾染真菌患上耳···..
-
08-272025破解开学焦虑:家校社共筑成长“软着陆”中纪央媒网报道 暑假尾声,不少家庭陷入相似困境:孩子情绪低落、易怒失眠,假期作息紊乱引发的体重攀升、视力下降,更成了压在心头的“小包袱”。从自由散漫到规律紧张的“模式切换”,每年两度的“开学坎”,考验着学生的适应力,更检验着家庭智慧与学校育人理念。专家指出,若孩子负面情绪或异常行为持续超一周,需警惕心理健康预警——这并非“厌学”那么简单,而是身心···..
-
08-272025暑假儿童视力保卫战:警惕高度近视风险,“抓早抓小”守护清晰视界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暑假期间,孩子们脱离学校作息约束,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大幅增加。刷视频、打游戏、上网课……长时间紧盯屏幕易引发视疲劳,不仅影响眼部发育,更推高近视风险。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达52.7%,其中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近视率分别为80.5%、71.1%、35.6%,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更需警惕的是高度近视隐患。全国防盲技术···..
-
08-262025“折叠男孩”姜延琛直立重生:从跪姿求学路到考研新征程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2004年出生的姜延琛,因先天性肌肉病自幼上半身呈“Z”形反向折叠,头与脊柱间隙仅一手宽,站立时需蜷曲如“折叠人形”。自小学三四年级起,他便跪着上课、趴着看书,却以惊人毅力坚持求学,最终考入大学。2024年8月,不堪身形压力的姜延琛慕名找到成都京东方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梁益建。彼时他因极重度脊柱折叠,胸腔腹腔极度狭窄,脏···..
-
08-262025生病时为何首选小米粥?营养师:白粥并非优质“病号饭”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生病时,家人常端上一碗小米粥,这一习惯背后藏着科学道理。人在发烧或身体不适时,往往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此时进食肉类等难消化食物易加重肠胃负担,而小米粥成了理想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解释,小米粥口感软糯、质地温和,不会给消化系统添负担,还能高效提供身体急需的碳水化合物,快速补充能量。它还富含···..
-
08-252025太极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沪召开 传统养生智慧融入全球健康实践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2025年中国·上海太极健康国际研讨会暨气功科学国际研讨会23日在沪举办,以“太极气功促进全人类健康”为主题,吸引中法、西班牙、希腊、日本、美国、印尼等15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及养生爱好者参会。本次会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市中医药研究院主办,太极健康中心与市气功研究所承办,旨在深化传统养生智慧国际传播,推动其融入全球健康治理。上海···..
-
08-242025为什么说70岁是人生的寿命坎?没得过这4种病,恭喜长寿可期大爷退休后以来身体都不太好,前一年还做过心脏搭桥,特别是70岁后,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以往家里有老伴打理,所以大爷也不用操心,活的很轻松自在。只是他老伴去世后,没人照顾三餐而且对于老人来说独居也不是很安全,于是在儿子邀请下搬到城里和儿子一家住。可能是生活习惯不同,大爷很多饮食生活习惯都被儿子儿媳诟病,虽然没有当面说,但能感觉是话里有话,为了不讨人嫌,只要有活···..
-
08-232025国家卫健委解读:成人疫苗怎么选?疾控专家分类给出接种指南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国家卫健委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处暑)议题展开,会上针对成人疫苗科学选择问题,山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丽提供了专业指导。当前我国成人可接种的疫苗种类多样,覆盖多类传染病预防需求: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方面,有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新冠疫苗及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肠道传染病领域,包括甲肝疫苗、戊肝疫苗、霍乱疫···..
-
08-222025儿童频繁走神、好动冲动?警惕“多动症”信号与科学应对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孩子总注意力涣散、停不下来地蹦跳,甚至突然打断他人、摔扔东西——家长常以为这是“调皮”,实则可能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预警。作为与大脑发育相关的疾病,早识别、早干预对孩子预后至关重要。三大核心信号识别多动症若孩子出现以下表现,需及时就医排查:· 注意力不集中:并非偶尔走神,而是多场景(如课堂、家庭、游···..
-
08-212025中医血虚与西医贫血有何不同?辨证调理这样做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8月18日是第8个中国贫血日,我国贫血总患病率约20%,孕产妇、婴幼儿及高龄老人为高发人群。中医“血虚”与西医“贫血”常被混淆,二者有何区别?中医又该如何调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王跃给出了解答。西医“贫血”是明确的疾病名称,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无法满足组织器官需求的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