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天是咱的天,地是咱的地,生产支前线,参加打盐队!”在宁夏盐池县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的部队战士打盐场景模拟群像前,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园长张雨潇高声吟诵着《打盐歌》。地处陕甘宁蒙四省交界的盐池,因20余处盐湖得名,1936年建立宁夏首个县级红色政权,历经14年革命岁月,为保卫陕甘宁边区、支援经济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抗战时期,边区遭遇经济困境,盐池“三宝”食盐、皮毛、甘草成重要支柱。八路军三五九旅四支队开赴花马池“抢盐”,产盐不仅满足边区需求,更换回粮食、药品等物资,为抗战胜利奠基。《打盐歌》便是那时战士们鼓舞士气的创作,在军民中广为传唱。档案馆里,“募集142件皮袄慰劳将士”“募捐20余石细粮”“7天赶制500双军鞋”的记载,见证着盐池人民通过打盐运盐、开荒种地、纺织贸易等大生产运动,为边区经济自给自足筑牢根基。
“没有先烈舍身,哪有今日幸福。”张雨潇说,盐池红色基因深厚,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畏精神与建设成就值得永远学习。多年来,盐池聚焦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扎根基层:打造红色研学、长城精神研学等项目,用红色话剧、讲解剧演出活化历史;拍摄“1+7”系列文旅短视频,借助AR技术实现“云游”革命烈士纪念馆;培育“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品牌,开展宣讲活动;挖掘战斗遗址,以红色旧址为点、教育活动为面,串起3条精品红色旅游研学线路。
盐池更探索红色资源活化路径,延伸产业链,创新95种文创产品,引导社会力量建红色专题展馆。以麻黄山乡李源畔村、王乐井乡曾记畔村为代表的“两畔”教育基地,推行“红色研学游+乡村休闲游”模式,配套瓜果采摘、牧场烧烤营地,打造“红色教育+产业体验+生态观光”综合体。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带领村民创新金融扶贫,发展滩羊养殖,让“吃水无源、走路艰难、口袋没钱”的穷村变富。如今,盐池工业“煤油气风光”齐头并进,滩羊品牌价值超120亿元,黄花菜产值破3亿元,正以“以红兴业、以红助美、以红凝心”的姿态,书写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