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发布了中英双语《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与此同时,远在南非的安保团队借助华为研发的AI光视联动平台,成功预防了一起频发的铁路风险事件,彰显中国技术在全球的即时应用价值。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原创的中缅英互译系统在缅甸中部强震救援中首次实战,仅耗时7小时开发完成。该系统基于DeepSeek底层模型,突破语言屏障,高效展开生命接力,体现了AI在紧急场景的突破性贡献。
中国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发展理念,推动全球AI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大会上,中国气象局推出“妈祖”全民早期预警方案,其中城市多灾种预警智能体(MAZU-Urban)备受瞩目。该智能体已捐赠给吉布提和蒙古国,开启跨国气象防灾新篇章。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高度评价其开源共享特性,称其为弥合国际技术差距的典范。
阿里巴巴携三款最新开源大模型亮相,引发全场关注。阿里云副总裁叶杰平在分论坛上表示,通义千问已实现全尺寸、全模态开源,打破闭源模型壁垒。开源后,全球开发者如硅谷专家、非洲团队和新加坡企业竞相采用,通义千问下载量突破4亿次,衍生模型超14万个,成为全球领先的开源家族。
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总部拟设上海,旨在凝聚国际共识,利用中国先发优势促进务实合作,确保AI造福全人类。
此外,中国AI技术在全球多元场景落地生根:柬埔寨的智能养殖提升农户收入,新加坡商汤医疗的影像分析优化诊疗体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愚公YUKON”算法让泰国矿山实现零伤亡高效率,中国国家电网的光明电力大模型守护巴西电网安全,以及AI安全创新技术等。
正如《中国智·惠世界(2025)》所述,中国智慧正跨越国界,惠及全球,加速发展交融,回应世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