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明明页面显示广告倒计时只剩30秒,手机计时器却显示实际过去了40秒——这是近日在某款名为“倒××”的网络小游戏中出现的怪象。不少网友吐槽,这类“偷时间”的广告越来越多,看个广告都要被“缺斤少两”。
除了倒计时“动手脚”,弹窗广告还存在更多让人头疼的问题。根据对市面上50款常用App的测试发现,超过一半的App存在弹窗广告不规范行为。比如:
有的开屏广告轻微一晃就跳转;
有的在广告之上再弹广告,形成“弹中弹”;
还有的广告伪装成系统消息或正常内容,诱使用户点击。
一些App的广告频率高到令人无法忍受。比如某小说阅读App,仅仅10分钟内就弹窗6次,关闭按钮还设计得极小,稍不注意就会误触跳转。
即便是一些非娱乐类App也未能幸免。有用户反映,在使用某出行软件扫码乘地铁时,频繁被弹窗干扰,导致进出站效率大大降低;还有用户称,某公交查询App广告弹出过于频繁,“车都来了,广告还没关掉”。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弹窗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并确保一键关闭,不得以倒计时等方式延迟关闭。现实中很多广告不仅关闭困难,还存在虚假倒计时、诱导跳转等问题,涉嫌违规。
为什么弹窗广告屡禁不止?
有观点认为,一方面违法成本较低——广告法规定的最高罚款仅3万元,对大型互联网平台难以形成威慑;另一方面,广告时长真实性缺乏细致标准和有效监管,也导致乱象持续。
专家建议,应进一步细化弹窗广告的管理规范,尤其在特殊场景如开屏广告、嵌入式广告等方面补充细则,并提高处罚力度,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同时呼吁用户积极通过投诉渠道反馈问题,共同推动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