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察回访暖企心,务实作风获赞誉
“检察官们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来企业回访,这种认真务实的态度让我们深受感动。”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走进辖区某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甲公司)进行案件回访,公司负责人由衷地表达了感激之情。甲公司作为一家民营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曾面临棘手的法律困境。
二、创新模式引纠纷,法律风险浮水面
2020年,甲公司推出了一款网络游戏装备交易平台(下称“交易平台”),创新性地提供装备租赁与交易服务,并主打“免押金0元租”的先享后付租赁模式。用户通过严格的实名认证、信用评估和风控筛选后,即可零押金租用游戏装备,到期归还并支付租金。此模式迅速打开市场,但也随之暴露出一系列法律问题,特别是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诈骗。
三、诈骗案件频发,企业维权陷困境
2023年9月,江苏南通的游戏玩家陈某因经济窘迫,在甲公司交易平台上利用“免押金0元租”政策,零成本租赁了“蝴蝶刀”等高价值游戏装备,随后立即转手倒卖,非法获利2万元。2024年7月,甲公司法务人员报案后,陈某被抓获,案件移送至崇川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崇川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章建生指出,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虚拟财产,涉嫌诈骗罪。但鉴于其犯罪情节轻微、无前科、认罪认罚、赔偿损失并获谅解,检察院于今年3月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
然而,此案仅是冰山一角。章建生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全国范围内利用该平台及App实施虚拟财产诈骗的案件已超百起,其中超八成与本案手法雷同。甲公司为维权疲于奔命,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法务团队辗转各地报案,苦不堪言。
四、亲身体验查漏洞,平台短板被揭示
“隔行如隔山,要办好案就必须深入行业。”为彻底了解平台运作,检察官们以“游戏小白”身份亲身体验。他们发现,平台依赖绑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积分进行用户认证和免押判断。这导致不法分子常借用他人信用良好的支付账号注册,使得甲公司难以将虚拟行为与现实身份准确关联,造成租金拖欠、拒付甚至诈骗后逃避追责等问题频发。
受害最深的是平台上的“包租公”“包租婆”(出租装备赚租金的玩家)。一位“包租公”气愤地表示,多次目睹自己租出的装备被他人高价倒卖。由于平台缺乏有效的装备溯源追踪机制,不法分子得以轻易将租来的装备二次上架出售牟利,出租者不仅损失租金,更错失装备增值的潜在收益。
五、深挖根源寻良策,检察建议开药方
“租赁模式本是降低试错成本的创新,却被用于犯罪。”章建生强调,仅就案办案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必须源头治理。崇川区检察院组织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沟通平台漏洞,共同探讨完善方案;同时向玩家匿名发放问卷,收集使用痛点。经过系统梳理,该院提出了精准建议:强化身份核验,推行以“人脸识别+活体检测”为核心的生物识别技术,辅以手机号实名等多渠道交叉验证;引入区块链溯源,追踪游戏装备的交易记录与流转路径,实现有效监管。
六、建议落地显成效,企业反哺促公益
今年4月,在征询甲公司所在地检察院意见后,崇川区检察院正式向甲公司发出检察建议。6月末,检察官们再次赴企回访,调研整改情况并提供法律风险防控指导。甲公司积极采纳建议,整改效果显著: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两个月内新增实名认证用户超40万;推动超百万用户主动履约(支付租金或归还装备);通过溯源技术结合人工复核,发现异常商品信息1.7万件,为“包租公(婆)”挽回损失300余万元,追回装备1.3万件次。
“严格执行实名认证和租赁监管后,诈骗现象大幅减少,既保障了玩家权益,也极大节省了我们维权的成本。”甲公司法务负责人介绍。感受到检察机关助企纾困的诚意,甲公司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平台增设“游戏公益计划”,鼓励玩家捐赠装备,拍卖所得用于资助电竞教育等公益项目,培养专业人才。检察建议的精准“堵漏”,不仅修复了平台漏洞,更激发了企业的社会担当,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