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2002年建成的成都高新区新绿季节小区,已走过23年,1000余位居民居住在最高14层的楼宇中,10部同步投用的电梯也“服役”超20年,老化故障频发。因小区建成时成都尚未推行维修基金政策,200余万元更换费用需居民全额自筹。今年5月,随着最后一部电梯更新完毕,这个老小区终于完成10部电梯“焕新”,背后是居民、志愿者、业委会、社区和物业组成的59人志愿团队协同攻坚。
2021年底,电梯更换筹备启动,59人团队分工明确:有人对接电梯公司、组织投标比选,有人挨家挨户联系业主、收集意见,有人协助老人转款,还有人编制流程、分配款项。3栋1单元热心居民陈莉是首批推动者,她联系多家电梯公司对比方案,和同伴制定出按楼层系数乘面积、楼层系数、人头分配等三套筹款方案,公示后让每户明晰;还打印流程书发放给业主,确保信息透明。
收款是最大难题。物业经理宋国文回忆,曾有业主不愿缴费,一位志愿者母亲带孩子上门沟通,小朋友捐出压岁钱助力,最终打动对方。最后启动更换的2栋1单元,16户出租、20位老人独居,居民梅化冰提前两月筹款,发动同楼层邻居夜访晚归租客,结合政府10万元补贴政策说服业主,终促成电梯更新。
此次更新全程公开:资金筹集、审批文件均通过小区公众号公示,用章及款项申请经企业微信审批。“透明让业主信任,这是顺利推进的关键。”小区业委会主任赵滢说,三方协作、公开透明的治理模式,让“不可能”的民生实事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