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暑期旅游旺季,热门景区打卡点排队拍照成常态,游客常需等待半小时至两小时,旅游体验大打折扣。为此,多地景区推出“限时拍照”措施,时长从30秒到5分钟不等,引发“提升效率”与“限制自由”的热议。
南昌八一广场设置40平方米专属拍摄区,每晚7-11点实行5分钟限时拍照,每批20人并配倒计时显示屏。管理所所长汪祖斌表示,此举解决了江西省美术馆前点位拥堵问题,8名工作人员维护秩序;市民熊女士称“排队有序,再无路人入镜”,满意度显著提升。
山东烟台龙爪山公园“黑山之眼”则实行30秒限时,旺季通过方言倒计时喇叭管控,配防护栏、拍摄指南牌助游客快速取景。景区负责人张国印称,瞬时客流高峰时管控,平日放开,多数游客认可,既保障安全又满足打卡需求。
专家认为限时拍照需精细化管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钟栎娜建议分场景计时、动态公开数据,提供急速通道、一键构图等附加服务,将其转化为“可感知、可选择”的峰时工具。
争议背后是公共资源分配的平衡艺术。景区可分淡旺季调整时限,对特殊群体放宽限制,通过柔性管理让游客让渡部分权利,换取更有序的集体体验空间。毕竟,镜头外的微风与心境,或许是旅游更纯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