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林人接力七十载 阿尔山百万亩林海书写绿色传奇

发布时间:2025-08-27 11:22:56 浏览量:770

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处暑过后,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秋意初显,群山之间林海翻涌,这抹绵延的绿色背后,是四代林业人跨越七十余载的接力奋斗。近日,记者走进这片万亩人工林,聆听他们让荒山变林海的生态史诗。

1946年阿尔山森工公司组建之初,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踏雪而来,开山修路、伐木支援国家建设。今年84岁的第一代林人于俊涛仍记得,"那时住的简易蒙古包,下雨就灌水"。然而早期掠夺性采伐让森林受损,1954年,阿尔山率先开启内蒙古大兴安岭人工造林,"男女老少背苗扛镐,在荒山上种下第一片绿"。

"林二代"刘英杰1970年加入种树大军,"揣俩馒头、一咸菜疙瘩,清晨上山,天黑才归"。她难忘雪窝跋涉、草爬子叮咬的艰辛,更记得补植补种的执着:"第一年成活率低,就年年补,看着荒山变绿,啥苦都值了。"日复一日,"学生林""母亲林"在沟坎间扎根,如今树木胸径已超30厘米。1992年,阿尔山成为内蒙古首个实现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百万亩的地区。

随着2012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砍树人"正式变为"看树人"。"85后"刘洋是这场转变的见证者,从营林技术员到管护中心副主任,他经历过-40℃巡护、火场扑火的考验,"现在红外相机拍到珍稀动物,比啥都开心"。

26岁的"林四代"安政新如今用数据守护林海:"每天徒步十几公里调查样地,通过造林、防虫、自然恢复织密生态网。"据统计,阿尔山林区现存人工林106万亩,森林蓄积4860万立方米,覆盖率达80.7%。

"边采边造林山清水秀,成林百万亩荫及子孙"——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上的话语,正是四代林人接力的见证。七十载春秋,他们用双手在大兴安岭南麓,写下一部动人的生态修复史。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