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频繁走神、好动冲动?警惕“多动症”信号与科学应对

发布时间:2025-08-22 08:48:58 浏览量:928

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孩子总注意力涣散、停不下来地蹦跳,甚至突然打断他人、摔扔东西——家长常以为这是“调皮”,实则可能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预警。作为与大脑发育相关的疾病,早识别、早干预对孩子预后至关重要。

三大核心信号识别多动症

若孩子出现以下表现,需及时就医排查:

· 注意力不集中:并非偶尔走神,而是多场景(如课堂、家庭、游戏)、多维度(听指令、完成任务、细节观察)持续存在的涣散;

· 过度活跃:“活泼”程度远超同龄儿童,无法自控地跑动、攀爬,静坐时手脚不停,明显与环境要求不符;

· 冲动行为:频繁打断他人讲话、抢答问题,或因小事情绪失控扔东西,缺乏自我约束。

与其他儿童行为问题的区别

· 多动症:行为表现多样,且与年龄、场景明显脱节(如5岁孩子在课堂上满场跑);

· 抽动症:突发、重复的肌肉抽动(如眨眼、耸肩),每次发作形式可能变化;

· 癫痫:以刻板、节律性动作为主(如肢体强直抽搐),发作突发突止,常伴意识障碍。

常见传言的科学澄清

· “电子产品看多了才抽动?”

抽动症发病与多巴胺过度兴奋相关。患病儿童需限制手机、游戏等兴奋源,正常儿童也应避免长时间接触,多参与户外活动释放精力,维持大脑平衡。

· “多动症长大就好了?”

不可自愈!需通过医疗干预(如行为训练、药物治疗)结合家长耐心引导、学校配合,帮助孩子随年龄增长逐步改善。

· “癫痫会让人变傻?”

仅遗传相关癫痫或发作时严重缺氧、中毒、感染,可能影响智力。多数癫痫通过规范治疗和康复训练,可减少后遗症,恢复正常生活。

· “癫痫发作要撬牙关?”

错误!强行撬嘴、掐人中易致二次伤害。正确做法:疏散人群保通风,移至安全处;让患者侧躺清理分泌物防窒息;记录发作时长并拨打120送医。

四招帮孩子远离多动症风险

· 孕期防护:准妈妈保持情绪稳定,定期产检,遵医嘱补充营养素,避免病毒感染;

· 科学养育:勿信“补脑药”,多吃深海鱼等富含DHA的食物;

· 护脑避伤:预防意外撞击、感染等损伤大脑;

· 正向引导:少指责多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与规则意识。

儿童行为异常背后可能隐藏健康隐患,及时关注、科学应对,才能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