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漫步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磁州窑元素随处可见——瓷片镶嵌的墙面、纹样勾勒的屋顶,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作为"白与黑的艺术"发源地的底蕴。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最大民窑体系,磁州窑自北朝创烧,宋金元时期达鼎盛,千年窑火不息,2006年其烧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轻一代正为古老技艺注入新活力。"85后"本地青年孟繁甲,自幼受磁州窑文化熏陶,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他带领团队改良原料加工与烧制工序,攻克小器型精致化难题,2020年至今累计研发产品200余种,畅销品类30余个,其中融合邯郸成语文化与文物灵感的文创产品格外受欢迎。2023年,孟繁甲获评河北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今年下半年计划通过合作参展将磁州窑文化推广至南方地区,同时逐步拓展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而"90后"台湾青年陈钰淇,2016年因工作交流与磁州窑结缘,在此开设咖啡馆,店内器皿多为磁州窑瓷器,手艺人定制的闻香杯更成为特色。
文旅融合让磁州窑走进更多人视野。近年当地政府加大保护开发力度,打造滏源里、磁州窑文化艺术街区等文化地标。今年上半年,磁州窑文化艺术街区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单店单日最高营业额达3万元。为提升陶瓷产业创新力,当地正深化与邯郸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大师工作室与教学实践基地,期待"千年窑火"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与世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