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文创热:别让符号消费遮蔽阅读初心

发布时间:2025-08-21 09:17:33 浏览量:1897

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上海书展上,排队买帆布包、热购文创的场景让不少读者恍惚——这究竟是书展还是文创展?官方数据显示本届文创销售同比翻倍,社交平台上文创成主角的讨论也随之升温:当海子诗句印上手袋、鲁迅形象成帆布包装饰,我们是在推广文化,还是仅在消费符号?

这种争议背后,其实藏着主办方的现实考量。纸质书市场增长乏力,文创带来的收益成了不少出版社的“救命稻草”,“满39元赠文创”等策略既提升参与感,也形成“以文创养书”的探索,这种求生努力值得尊重。但真正的隐忧在于:买了《红楼梦》插画茶杯的消费者,会否因此翻开原著?帆布包上的“面朝大海”,会否成为阅读的终点而非起点?

问题的核心从不是“要不要文创”,而是“文创如何为书服务”。如今不少文创只是简单粘贴文化符号,沦为“买椟还珠”的替代品;好的文创应是书的“翻译官”与“引路人”——正如某出版社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转化为“永夏花园”礼盒,用“文化转译”让抽象文字变得可触摸,这才是正途。

要让文创与书相互成就,需走好三步:其一,给文创加“文化身份证”,标注关联书目与精选段落,让消费者知道手中物件的“文学出身”;其二,让文创当“阅读导览员”,比如开发AR书签,扫描即可观看作者访谈,引导读者回归书本;其三,用文创收益反哺出版,将部分利润投向小众文学、学术著作,让热门文创支撑冷门好书。

书展的灵魂终归是书。文创可以是进入阅读世界的入口,但不该是终点。当读者握着文创时心生“想知道原作写了什么”的冲动,当帆布包上的诗句成为打开原著的钥匙,书展才算真正实现了商业活力与文化使命的同频共振——毕竟,正如一位读者所说:“我买文创,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想读懂书。”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