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畜牧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在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2025年年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产业形势、肉牛奶牛发展及未来方向展开研讨,为高质量发展献策。
当前,畜产品供应保持充足。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2.8%),牛奶1864万吨(同比增0.5%)。肉牛养殖实现扭亏为盈,生猪连续盈利,能繁母猪存栏量合理回调。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智慧畜牧加速渗透:生猪前12强养殖企业自动化设备应用率85.4%,肉鸡达98.3%,95%规模奶牛场配备精准饲喂等智能设备,数智化管理成常态。
肉牛奶牛产业为当前焦点。肉牛产业从2023年价格低谷回暖,政策端落实优质基础母牛扩群、信贷支持等措施;奶牛产业则面临供需转变,2022年后供给增速超需求,原料奶价格降幅远大于消费端与加工端,社会牧场与乳企自有牧场分化明显。农业农村部提出,将通过延长产业链、推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强化自主育种,推动奶牛养殖尽快回升。
面向未来,提升质量效益是核心。专家指出,畜牧业需应对资源环境约束,水土消耗、粪污治理与低碳发展成重点,从“保供”转向“适销保供”,满足健康营养需求。需统筹肉类进口与国内生产,避免价差驱动型过度进口;扶持中小养殖户(占比超98%),强化信贷与标准化支持;加强种源保护,加快基因库建设与产学研融合,筑牢产业现代化根基。
畜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将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为目标,在转型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