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闯祸”催生新兴保险市场 科技与保险协同护航智能时代

发布时间:2025-08-26 10:23:11 浏览量:718

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宇树H1机器人撞倒操作员后继续比赛的“名场面”,不仅引发网友对机器人风险的热议,也让“机器人保险”走进大众视野。事实上,这场赛事从场馆建设到运营全流程已被保险覆盖——中国人保为其定制了建筑工程、货物运输、安全生产等多维度保险方案,为人身安全、财产损失及赛事平稳提供兜底保障。

“机器人作为集成多技术的复杂设备,全生命周期风险亟待保险化解。”武汉大学孙智教授指出,当前机器人保险已覆盖财产险、第三者责任险等核心领域:前者保障设备硬件损坏,后者则对机器人运行中造成的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此外还延伸至网络安全、数据责任等新兴险种。

政策层面正加速推动这一领域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提出研发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保险产品,而机器人应用场景从工业向服务、医疗、消费等领域的延伸,正催生千亿级新兴保险市场。7月底,上海傲鲨智能发布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VIATRIX,大家财险即为其提供产品责任险——若因产品缺陷导致使用者或第三方受损,将在责任范围内赔付。值得关注的是,大家保险同时成为傲鲨智能的客户,其养老社区作为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承保方+场景方”双重角色融合。

不同场景的机器人风险差异显著:医疗机器人需应对手术故障引发的医疗事故责任,农业机器人面临极端天气损坏风险,家庭机器人则需防范电池起火等安全隐患。对此,保险公司正针对性定制方案。以中国人保为例,其构建了覆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的保险体系,2024年科技保险风险保障规模达31万亿元,服务超1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落地多项创新保险首单业务。

随着机器人与AI深度融合,保险正从风险补偿者转变为科技创新的“同行者”。通过定制化保障、场景化合作,保险业正为智能科技的商业化落地筑牢安全网,推动新兴产业在风险可控中加速发展。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