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9月开学季,全国多所高校迎新现场变身“科技秀场”,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以“迎宾员”“搬运工”“讲解员”等身份亮相,与新生互动服务,成为校园里的亮眼“明星”,也折射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生机。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迎新现场,人形机器人抬手比心,和新生打招呼、实时答疑;圆胖的四足机器人“笨笨”感应挥手,与学生握手互动。数智化支撑研究院工程师李振介绍,人形机器人能完成招手、握手、打太极等基础动作,搭载大语言模型和具身智能;四足机器人则具备前进、奔跑、负重能力,“希望通过这些科技展示,激发学生对前沿技术的兴趣,思考跨学科融合。”
浙江大学的四足机器人成了“搬运能手”,扛着被褥、书包等物资爬楼梯,自主导航避障,还表演互动、派送饮料圈粉无数,网友笑称“建议人手一只”。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开发的“小蓝鲸”机器人更全能,指引报到流程、讲解校史校训,还会拍照、猜拳;兰州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也秀出各式机器人,各显神通。
这些迎新“全能助手”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化应用,机器人已嵌入工业生产、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领域,从概念走向现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5.6%、25.5%。
李振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在交互性、运动控制、环境适应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需优化运动控制系统,满足复杂场景需求;升级大语言模型,让机器人与人类协作更融洽。”从校园迎新到产业应用,中国机器人正加速迈向更智能、更实用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