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作为“因钢而生”的工业重镇,武汉青山区曾因1958年武钢一号高炉流出的第一炉铁水,挺起新中国“钢铁脊梁”,见证中国工业化辉煌。然而,昔日“码头林立、砂石遍地”的生产岸线,一度让生态与发展面临双重挑战。2013年,青山江滩启动全面改造,开启从“工业红”到“生态绿”的转型蝶变,目标打造“江、滩、堤、路、城”五位一体的立体长江主轴文化主题公园。
改造中,青山区首创缓坡式堤防设计,让防洪功能与城市景观无缝衔接,这项创新2017年斩获C40世界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同时,码头轨道、输料廊道等工业元素被精心保留,注入文创市集、轻食餐饮等新业态,老码头由此完成从“运输枢纽”到“文化客厅”的华丽转身,工业记忆在活化中焕发新生。
如今的青山江滩,绿化覆盖率高达80%,形成“三带融合、四季有景”生态格局。这片城市“绿肺”每年可增碳汇约723吨、释放氧气约2400吨,相当于一座天然氧吧。长江两岸灯火璀璨,步道上游人如织,孩童在泳池嬉戏,文创、体育、婚庆等业态齐聚,特色活动接连举办,已成为文旅体活动高地与城市活力展示窗口。
青山区文旅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弘扬工业精神,把工业记忆打造成特色文旅IP,以活化利用“优秀答卷”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从钢花四溅的工业时代到绿意盎然的生态新城,青山江滩正以工业遗产与生态文旅的深度融合,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