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宁夏平罗县红崖子乡,河东沙地生态治理项目区的流动沙丘已被连片柠条丛覆盖。这种根系深达5米的灌木,不仅锁住了流沙,更通过根际沉积持续增强土壤固碳能力,成为当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的生动注脚。
当地坚持“乡土树种当先锋”的治沙理念,精选柠条、花棒、梭梭等耐旱灌木为主力,搭配沙拐枣、沙冬青等树种优化群落结构。目前,全县已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7.63万亩,储备各类苗木超20万株、种子8吨,为全域流沙治理夯实基础。
科技创新是提升治沙效能的关键。平罗县推广“草方格+沙结皮”技术实现流沙快速稳定,应用灌木水钻植苗法将成活率提至80%以上,刷状网绳沙障使用寿命延长至5年。同时,创新探索“风-光-沙-气-水”五维耦合模式,光伏治沙示范区年发电量达16亿千瓦时,清洁能源产业产值突破2.4亿元,蹚出一条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双赢之路。
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正逐步释放:天河湾湿地经系统修复,年涵养水源数百万立方米,成为候鸟迁徙重要驿站;矿区采用“地形重塑-土壤改良-植被重建”技术,修复区形成“冷岛效应”,使周边气温降低0.8℃;贺兰山东麓绿色廊道累计修复3万亩,助力黄河水质提升0.5个等级。
据平罗县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投资1.88亿元实施6个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03万亩、湿地修复4.8万亩,进一步强化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固碳增汇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持续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