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交通运输厅24日发布消息,该省2025年规划的500座便民桥梁已开工232座,其中110座竣工。这些桥梁旨在缓解农牧民的出行难题,项目名为“我家门前那座桥”,基于全省农业区和农牧区的实际需求设计,统一采用钢板桥结构,荷载8吨,跨径4至6米,宽度2.5米。
青海农村公路桥梁面临严重老龄化问题,全省近8000座桥梁中,超期服役的老旧桥占近三分之一,青南地区尤为突出。简易桥梁在汛期常致交通中断,影响农牧产品运输、学生上学和居民就医。
针对这些问题,青海省公路局制定了《“我家门口那座桥”工程实施方案》和《便民桥梁通用图》,为参建单位提供执行依据。各公路总段克服点多面广、资金短缺等挑战,采用“试点先行+全域推广”模式推进项目。通过实地走访排查关键点位,全面勘察地质和水文条件,确保桥梁选址科学。
各公路总段还探索创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广泛引入“钢便桥”技术,按抗震标准建设,施工周期缩短近半,安全系数显著提升。在生态敏感的三江源腹地如黄南和海南,设计强调环保理念,提高桥墩高度以最小化河道扰动,实现交通通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项目完工后,将惠及8个市州42个县区的200余个行政村,强化农村公路网。偏远学校的学生将告别“蹚水上学”历史,每年减少农牧产品运输损耗约8000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