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奔赴“稻田之约” 港商与同江黑土“双向奔赴” 签约认养架起南北经济文化桥 同江稻米借势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8-27 11:32:48 浏览量:1626

编者按:

三千里风尘仆仆,一场“稻田之约”让香江与黑土紧紧相牵。当香港企业家的脚步踏上同江的沃野,当认购协议的笔尖落在稻田地图上,这不仅是一次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更是南北经济文化对话的生动注脚。

黑土地的馈赠与香江畔的需求,在此形成奇妙的共振。“认养一片稻田”的背后,是现代农业与消费市场的精准咬合,是乡村振兴战略在边境小城的具体实践,更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区域协作的鲜活样本。从一粒米的旅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物流线的延伸,更是情感线的交融——香港市民得以触摸粮食生长的肌理,同江农民则借势拓宽增收的路径,南北两端在“土与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生长出更具韧性的协作生态。

这场跨越山海的牵手,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它启示我们:当优质资源遇见广阔市场,当地方实践对接国家战略,乡村振兴的蓝图必将在更多“双向奔赴”中,绘就更动人的色彩。

中政易动决策网同江8月27日电( 佟庆和 杨文波 报道)当香港企业家的足迹踏入三江平原腹地,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南北协作正式拉开帷幕。近日,由10名香港企业家组成的考察团专程抵达黑龙江省同江市,实地考察黑土地稻田并签署认购协议,将同江大米的“鲜”与“香”通过冷链物流与中欧班列直送香港市民餐桌,为“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 

1756265538148486.png

黑土地上的“认养”新实践

在三江口梦想稻田文化公园,香港客商们穿行于金黄的稻浪之间,亲手触摸饱满的稻穗,详细询问“蟹稻共生”生态种植模式与江水灌溉技术 。这片位于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的黑土地,因富含矿物质的江水灌溉和严格的有机种植标准,孕育出颗粒晶莹、软糯香甜的同江大米,早在2016年便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 。

“我在同江有块田”认购签约仪式上,8名香港企业家现场签署认领书,总计认养4000平方米有机稻田。这些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插秧、江水自流灌溉的稻田,预计可收获数千斤优质大米,将于9月下旬收割后通过晶都冷链物流的“锁鲜”技术直达香港 。香港客商宋启明表示,香港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旺盛,我们不仅要让香港市民品尝到黑土地的馈赠,更希望通过认养模式,让下一代了解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南北协作的“双循环”密码

此次合作并非偶然。同江市作为中俄边境重要口岸,依托“一桥两港”(中俄同江铁路大桥、水运口岸、公路口岸)的区位优势,已形成“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的开放格局 。2024年,同江铁路口岸货运量突破350万吨,中欧班列实现“双向贯通”,为农产品跨境运输提供了高效通道 。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港,既能为同江农业现代化注入资本,又能借助全球贸易网络拓展国际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同江大米的“出海”路径已形成完整闭环。在种植端,当地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水肥一体等技术提升品质。在销售端,通过“电商+直播”模式日均销量突破300单,且与晶都冷链合作建立“田间—车间—港口”的冷链物流体系。同江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李亚楠介绍,此次合作不仅是单纯的农产品贸易,更通过“云端监耕”“定制稻田画”等创新形式,将农耕文化体验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

乡村振兴的“同江样本”

作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同江市正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探索“农业+文旅+科技”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在三江口梦想稻田文化公园,游客不仅能体验插秧、收割等农事活动,还可通过AR技术了解黑土地保护知识,年接待游客量已超10万人次 。而在产业后端,同江晶都冷链物流园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农产品“保鲜难”问题,更带动当地农民就业,采摘季日均用工超200人,人均日收入达150-200元 。

这是一次双向奔赴。同江市副市长王利兵表示,同江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深化与香港在农业科技、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合作,计划未来三年吸引更多香港企业参与稻田认养,推动同江大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5%以上。随着中俄同江铁路大桥的全面运营,同江大米有望通过中欧班列进入欧洲市场,真正实现“一粒米联通世界”。

从黑土地到香江畔,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稻田之约”,既是优质农产品与广阔市场的精准对接,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南北协作的生动实践。当同江大米的清香飘进香港厨房,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地理距离的跨越,更是乡村振兴与对外开放的深度融合。这片承载着希望的黑土地,正以一粒米为纽带,书写着新时代的“稻作传奇”。

责任编辑:朱京平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