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流感、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进入高发期。许多家庭开始着手准备或补充“家庭小药箱”。如何科学备药、安全用药,成为每个家庭关心的民生健康话题。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实用的秋冬家庭常备药清单和关键的用药注意事项。
一个准备充足的家庭药箱,可以在突发小病时提供及时帮助。以下是一些基础的常备药类别建议,您可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病史)进行选择和调整:
应对感冒发烧: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注意:二者选其一即可,切勿同时服用,且需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时间间隔服用。
缓解鼻塞、流涕药:如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
应对肠胃不适:
止泻药:如蒙脱石散。
口服补液盐Ⅲ:用于腹泻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尤为重要。
应对过敏:
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引起的症状。
应对外伤:
消毒杀菌:碘伏棉签、75%医用酒精。
包扎敷料:无菌纱布、绷带、创可贴。
辅助工具:
体温计(推荐电子体温计)、无菌镊子、剪刀。
温馨提示:药品最好购买小包装,并定期检查清理,及时更换过期药品。
备药只是第一步,安全用药才是关键。公众应牢记以下原则:
明确诊断,对症下药:药品不能乱吃。出现症状时,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判断病情后再选择药物,避免误诊误治。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服用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儿童、老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更需谨慎。
遵守“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对于轻症,口服药物通常是更安全的选择。不主动要求输液,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确认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严禁将成人药品减量后给儿童服用。应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如滴剂、混悬液),并严格按照体重或年龄计算剂量。
老人用药需更谨慎:老年人往往肝肾功能减退,且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服用多种药物。用药应尽量简单,品种不宜过多,并注意定期复查,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除了备药,积极预防才是应对换季疾病的根本。
接种疫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等,是预防特定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在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充足睡眠和乐观心态。
结语:
准备家庭药箱是为了有备无患,但科学用药的意识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坚持,才是守护家人平安的基石。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您和您的家庭安心、健康地度过这个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