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随着智能手机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完成日常娱乐与消费。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一些隐蔽的扣费陷阱也频频出现,尤其对老年人群体造成困扰。
近期有案例显示,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刷视频时误触弹窗广告,被连续两个月扣除会员费;还有用户在短剧平台观看过程中误操作支付,不知不觉消费了1800多元。此外,部分网课以“包教包赚钱”为诱饵吸引老年人付费,但课程质量低下且难以退款。
这些消费陷阱常通过以下方式设置:支付按钮设计醒目而取消选项隐藏较深;广告利用“中奖”“限时优惠”等话术诱导点击;开通免密支付后,扣款无提醒,用户难以第一时间察觉。
为防范此类风险,可采取以下措施:
关闭自动扣费服务。定期检查并关闭微信、支付宝及银行卡中的“免密支付”“自动续费”等功能,付款时务必验证密码。
加强账户安全管理。日常支付账户仅存放少量零钱,大额资金存于不联网的账户中,按需转账。
定期清理手机应用。卸载不常用或不可信的APP,所有软件尽量通过官方应用商店下载。
同时,用户需保持警惕,不轻信弹窗广告和中奖信息,涉及输入密码的操作要多加确认。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理性判断是避免被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