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航班延误可领300元补偿?”浙江嘉兴的李先生就因这个电话落入骗局,不仅没拿到补偿,反倒被转走4万余元。2024年5月,他在乘机前一天接到“航空公司客服”来电,对方准确报出其行程,称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可办理退改签并领取补偿金。
信以为真的李先生按指引操作,先被要求通过微信、支付宝“验证账户安全”,反复操作未果后,又被诱导向“航空公司对公账户”转账。直到4万余元转出,他才察觉被骗。警方调查发现,此类诈骗并非个例,多地近期接连出现类似警情,手法如出一辙。
嘉兴警方介绍,诈骗分子专挑起飞前一天联系旅客,以“退改签补偿”为诱饵,谎称需开通“企业收款功能”,引导访问虚假网站并下载远控软件。通过屏幕共享,骗子窥探被害人手机银行信息,进而操控转账。而这一切的前提,是5000余万条旅客信息的泄露——犯罪团伙通过技术漏洞爬取航空公司数据,包含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等,每条以5-8元卖给下游,最终流向境外诈骗窝点。
2024年8月,警方跨省收网抓获12名嫌疑人,涉案金额超1400万元,5人已被审查起诉。经查,团伙成员多为20-30岁年轻人,部分有计算机背景,却利用技术“捞偏门”。
民警提醒:接到退改签电话务必回拨航司官方客服核实,警惕陌生号码、远控软件及陌生账户转账。案件也暴露了航空公司数据安全漏洞,加强系统防护、排查漏洞,守护旅客信息安全,是平台与航司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