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近期,多地劳动者反映遭遇“无薪试岗”:企业以“试岗”名义让劳动者工作数天,临近结束便以“不达标”为由辞退且拒付报酬。由于未签合同、举证困难,不少人只能吃“哑巴亏”。
来自牡丹江的修图师李先生,2024年8月应聘哈尔滨一家摄影工作室,被要求7天“无薪试岗”。尽管客户满意其修图质量,老板仍以“未达预期”为由在第6天辞退他,拒绝支付工资。“之前几个修图师也这样”的说法,让他意识到自己被“白用”。甘肃毕业生温女士类似,今年4月在兰州一家教培机构试岗少儿编程老师,试讲两次后被以“经验欠缺”辞退,5天劳动未获分文,对方甚至称“跟课学习本就无报酬”。
劳动者维权常陷困境。温女士曾向劳动监察部门提交课堂照片、聊天记录等证据,却因机构否认劳动关系,最终因新工作在身放弃仲裁。北京任女士则因提前留存工作截图、录音,试岗5天被辞后成功索要600元补贴。社交媒体显示,部分人通过欠薪线索平台等渠道协调拿回报酬,但更多人因金额小、耗时长选择放弃。
中国政法大学王霆指出,劳动力供需失衡下,企业借“试岗”榨取免费劳动,劳动者议价弱被迫接受。华东政法大学李凌云强调,法律无“试岗”概念,用工即建立劳动关系,企业规避试用期设“试岗”属违法。她提醒,劳动者需留存劳动证据,遇“无薪试岗”应警惕。专家呼吁,劳动监察部门需严查此类企业,探索降低维权成本、缩短周期,将违规企业列入失信名单,遏制“白用工”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