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上,部分婚恋类账号正滑向不良轨道。例如,一名自称“野哥”的情感导师在视频中宣扬“对女人只需走肾,别走心”的观点,标榜为“知名情感导师”,并暗示用户添加私人账号获取“脱单秘籍”。这种内容以“男生必看”为噱头,传递扭曲的婚恋理念。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类似乱象并非孤例。许多婚恋账号偏离正常引导,热衷发布擦边内容,公开传授“女生捞金术”或“男生傍富婆指南”等功利技巧。更有账号将婚恋话题与非法产业链挂钩,如教唆用户结识“灰灰男”(指东南亚黑灰产人员),严重挑战法律底线。这些账号的盈利模式依赖直播引流打赏和高价兜售课程,以“情感指导”为名牟取暴利。
具体案例中,“真诚爱××”账号通过300多个视频推广“话术模板”,指导男性如何“俘获富婆”,宣称“复兴家族指日可待”,并售卖199元至999元的课程,虚假宣传“成功案例”。被封禁的“曲曲大女人”则宣扬“用男人而非爱男人”,高价出售咨询和“闺蜜圈”服务,价格高达数万元。尽管其账号被封,直播切片仍在网上流传。另一博主“××哥”使用“天菜”“关起来”等术语,教唆女性“捞金”,并在直播间推销千元至万元课程。
这类内容评论区常充斥娱乐化诈骗、包养等言论,激化男女对立,危害社会风气。中国传媒大学程科分析指出,个人择偶标准属自由范畴,但鼓励欺骗、操控或涉法行为违反法律及公序良俗,不仅扭曲健康婚恋观,还助长社会戾气。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孙宏臣律师强调,婚恋账号应传播主流价值观,此类乱象违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规,涉嫌虚假宣传、个人信息违规,甚至可能构成教唆犯罪。
乱象滋生根源在于平台算法和用户心理。程科认为,算法偏好极端、猎奇内容,导致流量倾斜,而识别精心包装的“擦边球”内容存在难度。孙宏臣补充,网民猎奇心理助推传播,为畸形内容提供土壤。
为遏制乱象,专家建议多措并举。孙宏臣呼吁监管部门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平台应优化算法,强化对博流量行为的预判和预警,落实账号全流程管理,如以身份证实名认证、动态核验信息,对热点事件后新账号从严审核,并建立内容巡查机制。同时,需教育内容发布者树立责任意识,关注社会价值而非流量,并提升用户媒介素养,引导其自觉抵制低俗内容,维护网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