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野泳暗藏生死警示,生命警戒线岂能视而不见?

发布时间:2025-07-14 08:45:54 浏览量:734

北京持续高温,市民亲水热情高涨,不少天然河湖被追捧为“户外玩水胜地”。然而,记者走访发现,消夏娱乐背后潜藏重重风险:非亲水区域游泳、夜晚野泳、自制高台跳水、儿童无防护戏水、桨板不避让游船……这些行为令人心惊胆战。7月12日晚,丰台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内的小龙河发生一起男子溺亡事件,再次为户外水域的安全敲响警钟。

QQ20250714-084457.png

小龙河溺亡事件细节:

“小龙河有人溺水了!”7月12日晚9时许,记者接获线索后赶往事发地。公园入口已被保安封闭。据现场目击者和附近摊主描述,溺亡者是一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骑电动车前来,后座还放着一个西瓜。“应该是第一次来,下水前还问过别人水深。”尽管热心市民和迅速赶到的救护车进行了全力抢救,最终仍无力回天。作为近两年夏季的“网红打卡点”,小龙河夜晚也常有人游泳,甚至有居民反映“夜里10点多还有人游”。虽然水务部门明确警示该河中水水质不宜游泳,并设置了警示牌、安排了保安看护,仍难阻市民下水热情。次日记者回访时,河道已被警戒线围起,广播循环提醒,但仍有市民不顾劝阻执意下水,一位在水中游泳的大爷面对城管“昨晚刚出事,水质也不好”的劝告,竟怒气回应:“就算是粪汤儿我也愿意游!”

多处水域惊现危险行为:

危险行为并非孤例。在龙潭公园东门外的南护城河,记者看到几名跳水爱好者仅用铁架、木板和椅子,不到两分钟便在石栏杆上搭起一个约3米高的简易跳台。“水深两米左右,可以跳!”随后,小伙子、老大爷轮番跃入水中。更令人揪心的是,人群中一名约10岁的小男孩也被簇拥着站上跳台,毫不犹豫地扎入水中,引来围观人群的喝彩与掌声,也夹杂着“水性再好这样跳也危险”的担忧。西城区什刹海前海水域,有家长带着仅穿简易泳裤的孩子在岸边扑腾戏水,孩子们身边没有救生圈、浮臂圈等任何防护装备,家长只能口头提醒“不要游太远”。海淀区颐和园南如意门外的京密引水渠,游泳、戏水和玩桨板者众多。此处南如意码头大型游船往来频繁,半小时内多趟甚至交汇。尽管游船接近码头会鸣笛警示,大部分亲水者会避让,但仍有桨板玩家在河道中“岿然不动”,与游船仅数米之遥,船行波浪导致桨板剧烈摇晃甚至有人落水,岸边家长焦急呼喊孩子远离大船。

专家警示:风险无处不在:

“在河道跳水非常危险。”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副科长祁兴龙指出,跳水姿势不当可能被水面拍伤,若水浅则可能撞上硬化河底或碎石、玻璃等杂物伤及头部。“夜间在户外水域游泳同样高危,照明不足影响水况判断,一旦溺水很难第一时间被发现。”他还特别提醒,部分河道具有行洪功能,上游突发降雨可致下游水位猛涨,夜间更难预判躲避。对于桨板与游船近距离的危险,祁兴龙强调,游船速度不慢,易发生碰撞导致桨板倾覆,且船周产生的涡流可能将无动力的桨板卷入船底,因此桨板、皮划艇必须主动避让大型船只。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青少年群体尤需警惕。祁兴龙郑重提醒家长:溺水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务必让孩子在视线和控制范围内,绝不能“放风筝”式看管。

记者观察:需求与监管需平衡:

面对醒目的警示牌,为何野泳者依旧我行我素?采访中,费用高、图方便是常见原因。玩水固然能带来清凉与放松,但风险不容忽视。无论身处何种水域,个人始终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网友将“户外玩水胜地”贴上“松弛感”“免费泳池”标签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一次溺水意外,可能就是生死之别。唯有敬畏规则、预判风险、量力而行,方能安全消夏。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依法管控危险水域的同时,更应重视市民对“安全、干净、价廉”亲水环境的迫切需求。积极作为,合理有序地开发完善现有河湖亲水点位,或在社区周边条件允许处开辟建设小型亲水乐园,用安全可靠的环境承接市民的亲水热情,或许是实现清凉与安全并行的长久之计。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