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希望孩子早日坐上通学公交。”9月5日,通州区居民冯强在小区门口向记者表示。他的孩子今年刚上初一,学校离家6公里,双职工家庭每日接送成了难题。开学前,学校曾征集通学公交乘坐意愿,他第一时间提交信息,却发现线路虽经家门口,却未设站点,车辆也已满员。
通学定制公交是北京市于2023年推出的便民服务,旨在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安全、高效的通学方式,缓解家庭接送压力。据统计,2025年秋季全市计划开通线路294条,服务117所学校、1.78万名学生。
尽管不少家长对该举措表示欢迎,但也有像冯强一样的家长因线路覆盖不足、信息反馈不畅等问题,未能实际受益。部分学校征集意愿后未有后续进展,甚至缺乏信息填报渠道,导致一些家庭仍依赖自驾或社会车辆接送。
还有家长转向市场化校车服务,但其收费较高,且安全和监管存在隐忧。有家长坦言,更信任政府推出的通学公交,“不仅价格更低,安全也更有保障”。
专家指出,通学公交从意愿收集到实际运营涉及多环节协调,当前资源有限、需求预估偏差等制约了服务覆盖。建议建立动态需求响应机制,加强数字化管理,优化线路调度,同时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完善安全标准和跨部门协作机制,以逐步扩大服务供给,回应更多家庭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