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季电动车泡水隐患暗藏!警惕“擦干”电池后的延时爆燃

发布时间:2025-08-13 09:12:35 浏览量:1912

(一) 暴雨天出行新风险

近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多地路段积水严重。此时,电动自行车经过涉水区域后,极易引发内部短路,其中电池泡水是引发安全隐患的最大风险点。水浸后的电池,并非仅仅“熄火”那么简单。

(二) 真实案例警示:泡水电池并非“平安无事”

近日湖北宜昌发生的一起事件颇具警示意义。暴雨中,一位小区居民骑行电动自行车返家后,发现电池已被浸湿。他谨慎地取下电池带回室内进行了擦干处理。然而次日清晨5点左右,一家人在睡梦中被巨大的爆裂声惊醒,发现电池外壳裂开,房间弥漫着塑料烧糊的气味。居民意识到危险,迅速将发烫的电池移至门外楼梯间。惊险的是,大约20多分钟后,这颗本已被“处置”的电池接连发生了多次剧烈爆燃。所幸物业保安通过烟感报警器及时发现异常,迅速赶到现场用灭火器扑灭了明火。

(三) 泡水对电动车的三重威胁:隐患远超想象

· 电机损伤:即便防水性良好的高品质电机,随着使用磨损,其密封防水能力也会下降。一旦泡水,内部极易受潮短路,导致电机运行时异常费力。

· 电池危险(核心):无论是铅酸电池还是锂电池,进水后都极易引发正负极之间的短路。这不仅会损坏电池,严重时更会直接导致热失控,可能引发燃烧甚至猛烈爆炸,如案例所示存在显著延时风险。

· 控制器失效:虽然控制器具备一定防水能力,但长时间或深度浸泡,仍极易被烧坏,并可能引起电机反转等异常。

(四) 泡水后切记“三不要”:避免引爆“火药桶”

电动车浸水后,处理不当等同于制造新危险:

· 不要立即启动通电:通电会加剧短路,应立即切断整车电源。

· 不要立即充电:在未彻底干燥前充电如同点燃“火药桶”,极其危险。

· 不要阳光暴晒电池/车身:暴晒可能导致电池外壳变形甚至释放有害气体,应选择阴凉方式处理。

(五) 科学处置“三步走”:安全为上

1. 立即取出电池:优先将电池取出,用干布仔细擦拭表面及接口,随后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48小时以上(避免使用热风吹烘)。

2. 清理车身泥沙积水:打开坐垫、车体饰板,冲洗掉沉积的污泥,尤其要注意擦拭线束接口、控制器缝隙等关键部位。使用吸水布包裹车身,轻拍排出隐藏积水。

3. 务必专业检测:经历泡水的电池和车辆,安全存疑,应尽快送到专门的售后维修点进行全面检查评估。

(六) 不幸起火?“黄金30秒”生死线

电动车因故障起火,往往短短30秒内就能发展为明火。高温剧毒浓烟的扩散速度远超逃生速度,吸入仅3-5口便足以导致昏迷甚至窒息。

· 尝试扑灭初期火源:如果起火尚在早期(即在“黄金30秒”内),迅速取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尝试扑救。严禁使用水基型灭火器扑救电动车火灾,极易引发触电。

· 果断撤离火场:若火势已无法控制(超越“黄金30秒”),迅速进入猛烈燃烧状态,务必放弃扑救,立即沿逃生通道撤离现场。

· 报警求助:在到达安全区域后,应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求助。

国家应急广播特别提醒:骑行电动车涉水时,要特别留意水中可能存在的漩涡,规避缺失井盖的下水道深井等危险区域。电动自行车电池一旦接触积水,务必高度警惕,切勿简单“擦干”了事,必须按科学步骤谨慎处置,防患于未“燃”。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