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及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盛大开幕。此次盛会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风向标、应用展示平台、产业加速器和治理议事厅,汇聚全球智慧与创新力量。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呈现群体性突破,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核心主题,聚焦科学智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等十大重点领域,全面展示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及治理实践。大会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呼吁各方在赋能千行百业、加快数字基建、营造多元生态、加强国际合作等13个方面采取行动,凝聚发展共识。正如约书亚·本吉奥强调,人工智能应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如何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普惠福祉,关乎人类文明进步。坚持开放共享和智能平权,可让更多群体受益,释放人工智能在赋能全球发展和应对挑战中的潜力。
大会期间,中国气象局发布全民早期预警方案“妈祖(MAZU)”,并向吉布提、蒙古国捐赠“MAZU—Urban”城市预警智能体。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多地赋能发展,如智能化养殖增产增收、光视联动平台保障铁路安全、开源大模型推动普惠应用等范例集中展示,引起各方重视。中国“人工智能+”行动不断深化,其经验和技术惠及全球,为人工智能向善向好注入动能。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离不开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3000余项前沿展品亮相,包括100多款“全球首发”新品;240个项目参评卓越奖,国际项目占17%。大会成为交流新突破的平台,发布《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启动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以开源驱动技术创新和生态共治。当创新要素高效流通、深度融合时,人工智能将加速迭代,为人类提供精准解决方案。中国秉持开放精神,愿联合各国技术攻关,加大开源力度,共同提升发展水平。
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机遇,也伴随风险挑战。如何在发展与安全间寻求平衡,亟需凝聚共识和探索方案。大会期间,中国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响应全球南方呼声,助力弥合数字鸿沟。中国积极落实联合国《未来契约》及《全球数字契约》承诺,推动联合国大会通过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决议,与赞比亚和联合国举办会议及研讨班,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对接协调,中国将持续推动形成广泛共识的治理框架和规则。
智能时代,唯有坚持同球共济,才能充分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