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求职防坑指南:法院揭秘三类高发骗局

发布时间:2025-07-10 10:13:53 浏览量:346

一、求职骗局花样翻新,法院发布防骗提示

正值毕业季,初入社会的学生迫切寻求理想工作,却可能踏入精心设计的骗局。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梳理多起案例发现,不法分子利用“高薪出国”“证书挂靠”“内部关系”等噱头设局,轻则骗取钱财,重则诱使求职者沦为犯罪“工具人”。法官总结防骗指南,呼吁求职者提高警惕。

二、“入职先交费”套路:假关系真诈骗

师范毕业生小邱求职遇挫时,结识自称有“学校关系”的谭某,支付17万余元“办事费”换取教师编制,最终钱岗两空。谭某因诈骗罪获刑。

另一起案件中,表演系毕业生小美被影视公司以“保密费”“保证金”等名义索要数万元,实则遭遇团伙诈骗。犯罪团伙伪造合同、工牌,甚至安排假面试迷惑求职者。

防骗要点:

1.警惕“内部指标”“关系运作”话术,通过正规渠道求职;

2.任何以“报名费、保密费”等名义收费均属异常;

3.保存合同、转账记录等证据,及时报警。

三、“高薪打洋工”陷阱:出国梦碎反陷囹圄

泥瓦工李某父子轻信“出国务工赚大钱”宣传,缴纳数万元费用后,发现机票记录造假,30名工人共被骗85万余元。

更严重的案例中,小王应聘东南亚“酒吧高薪岗位”,却被胁迫偷渡至金三角参与电信诈骗,拒绝需交5万元“赎身”。因诈骗罪,小王被判有期徒刑1年3个月。

防骗要点:

1.核查海外招工企业资质,警惕“待遇离谱”的岗位;

2.出国务工勿信“躺赚”噱头,踏实体力劳动才是正道;

3.遇困及时固定证据求救。

四、“证书挂靠躺赚”骗局:高额回报藏隐患

毕业生杨某接到“教育机构”电话,许诺挂靠建筑类证书可获22万元报酬。被诱骗支付4万余元“前期费用”后,对方失联。

防骗要点:

1.证书挂靠本身违法,持证者需承担法律风险;

2.“轻松赚大钱”话术多为诈骗诱饵;

3.牢记“防骗三板斧”:查企业资质、留证据链、遇骗速报警。

五、法官提醒:增强本领方为正道

闵行区法院法官助理王群强调,求职骗局核心是利用焦虑与贪念:“所谓捷径多是陷阱,提升自身能力才是可靠途径。”广东朱耀华律师补充,对异常招聘需多方核实,涉及缴费一律拒绝,避免陷入被动局面。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