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台州市的黄岩石窟,一曲意大利民谣《我的太阳》近日奏响,高亢明亮的旋律在千年采石场的岩壁间碰撞回荡,将这个历史遗址变身为“天然音乐厅”。游客们沉浸其中,感受工业遗迹的华丽蜕变。竖琴演奏者詹佩佩首次在石窟表演,她兴奋地说:“石窟自带音响效果,混响十足,演奏时无需麦克风。”来自广东的游客陈玉琳也赞叹道:“音乐与石窟奇妙共鸣,自然回响让演出更震撼人心。”
这场沉浸式快闪音乐会持续了90分钟,歌剧、舞蹈、合唱等15个节目在石窟的剧场、连廊、深潭等空间轮番上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黄岩石窟自唐代起便是采石场,上世纪80年代废弃后一度沉寂。如今,当地引入专家团队,以“修旧如旧”理念打造公共艺术空间,空间内设有4个艺术展厅和3个剧场,还配套咖啡店、文创店等休闲设施,开展艺术展、音乐会、脱口秀等活动,成为暑期纳凉的热门去处。自今年初开业以来,该景区已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带动所在村集体第一季度收入达340万元人民币。
在浙江省金华市,一处废弃矿坑被改造为“潜水胜地”,项目团队打造水深3米至25米的水域,设计水下雕塑群、灯光和悬崖等艺术空间,提供潜水考证、水下摄影、水下派对等服务。2024年,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客群以3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包括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的国际游客。游客姚菲菲兴奋地分享:“黑白灰岩石与蓝色湖水相映成趣,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级照片。”
放眼各地,“矿洞+”文旅革新正蓬勃上演。温州市苍南县矾矿开通“矿工列车”地心之旅,讲述工业遗址故事;丽水市景宁县废弃矿场化身悬崖上的“天空之城”,成为网红打卡地。这些曾经的工业遗址以全新面貌重回大众视野,成为激活沉睡资源、赋能文旅产业的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