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不果腹到为“减肥发愁”,中缅边境这个村寨变了!

发布时间:2025-09-15 18:01:40 浏览量:469

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有一个紧邻中缅边境的佤族村寨——龙乃村。村子距离国境线仅200米,1960年,随着中缅边境条约签订,龙乃与班洪、班老、永和等地一同回归祖国,被称为“边境归侨第一村”。

“二十多年前,我只盼着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哪能想到现在反倒发愁起减肥!”龙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军笑着说道。今年56岁的他,是这里的侨眷,也是村民眼中的“大家长”。

回归初期,龙乃村还非常贫困。“人畜混居、茅草为屋,粮食总是不够,每年都得靠挖野菜过日子。”赵爱军听老一辈这样讲述。转机出现在归国之后,兴边富民、佤山幸福工程、“直过民族”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政策,为村子注入活力。2019年,沧源县成功脱贫,佤族群众彻底告别绝对贫困。

如今的龙乃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宽阔平整的道路纵横相连,红顶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摩托车、小汽车整齐停放。家家通水通电通网络,不少户里家电齐全,门外还种着瓜果蔬菜。

赵爱军带领村民发展林果种植、蜜蜂养殖等产业。2024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已突破2万元,较2000年增长近四倍。“以前愁吃不饱,现在愁减肥。”他笑称。

医疗和教育条件也大幅提升。村卫生室能看常见病,还提供针灸、拔罐等中医服务。更让赵爱军自豪的是,归国以来,村里已走出180多名大学生,“家长都舍得供孩子读书,都盼着他们考上大学”。

夜幕降临,村里的五人制足球场灯火通明,呐喊声此起彼伏。农闲时,村民们还聚集在胞波亭、为侨服务站等地,举办“村晚”、“村BA”等文体活动,跨境探亲的缅甸亲戚常来做客,对中国的发展赞叹不已。

“将来的日子,肯定比甘蔗还甜!”赵爱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零字第P1174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