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出品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在全国上映,掀起了暑期档的热潮。这部影片是现象级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系列的首部大银幕作品,其核心角色“小猪妖”于2023年在短片《小妖怪的夏天》中横空出世。该短片从《西游记》里默默无闻的小妖出发,凭借对底层妖怪生存状态的细腻描绘,在B站创下超3.4亿播放,豆瓣评分高达8.7,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振。
作为“奇谭宇宙IP”的首部衍生大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片长118分钟。电影故事聚焦浪浪山上一只不甘平凡的小猪妖。他突发奇想,打算伙同蛤蟆精、黄鼠狼精和猩猩怪,组成“山寨版”唐僧师徒踏上去西天取经的旅程。这四个性格迥异、道行浅薄的小妖就此结伴“西行”,在一连串荒诞的经历与考验中,他们不仅笑料百出,也开始触及对取经真正意义的思考。
巧妙映照现代职场,普通人心态引共鸣
监制兼艺术总监陈廖宇表示,电影的核心在于探索《西游记》宏大叙事中被忽略的“缝隙”——那些原著中数量庞大、无名无姓的小妖怪。导演陈廖宇称,这些小妖怪恰似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正因为“小猪妖”一直未被冠以具体姓名,任何观众都能轻而易举地代入其境。
虽然无名无姓,但银幕上的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却塑造得鲜活立体:作为“团队灵魂”的小猪妖提供关键的情绪价值;蛤蟆精在保守与冒险间反复纠结;话痨的黄鼠狼精被迫饰演寡言的沙僧;高大魁梧的猩猩怪实则是个社恐爱哭鬼,却得强装威风凛凛的孙悟空——鲜明的角色反差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喜剧效果,同时精准戳中了现代观众在各自社会角色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影片对现代职场的映射尤为巧妙,引发观众热议。例如,四个妖怪寻找画师绘制“唐僧师徒”画像的过程,以荒诞手法犀利呈现了现实中甲方与乙方永无止境的互相折磨。许多观众走出影院后感慨:“浪浪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突破自我束缚,勇敢去尝试”成为影片传递的强烈心声。
东方水墨美学呈现银幕盛宴,传承经典注入活力
除了故事和角色引发讨论,《浪浪山小妖怪》在视觉层面的成就同样赢得满堂喝彩,被誉为一场流动的东方美学盛宴。影片沿袭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动画学派”的传统精髓,大胆创新“笔墨入镜”理念,将中国画的笔墨意境与电影镜头的光影空间完美融合。
影片用泼墨山峦与工笔线描构筑起宏大画卷:浪浪山的云雾借鉴“米家山水”泼墨技法,山石运用南宋马远的“一角构图”与皴法;旅途中的流水、夕照、草丛层层渲染,水墨氤氲;写意留白与光影交汇营造神秘氛围。打斗场面汲取武术神韵,呈现写意之韵。更有观众发掘深意,发现不少细节和镜头语言中隐含着唐僧师徒的“缺席的存在感”,尽显东方美学的含蓄隽永。这部坚持二维手绘道路的作品,成为东方文化身份在当代银幕上的有力展示。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影片上映仅4天票房便突破2亿元,AI预测总票房有望达到9.7亿元。豆瓣平台上也收获了8.6的高分肯定。作为2025年——被视为中国动画又一“奇迹之年”的重磅作品(同期有《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浪浪山小妖怪》以成功开拓“非主流西游故事”路径的案例,为如何从中华文化富矿中发掘新颖叙事视角提供了深刻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