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根脉之地,陕西境内生长着大量见证岁月流转的古树名木。这些“活着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亲历者,更以蓬勃生机延续着三秦大地的生态与文化记忆。
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陕西现存古树名木72.7万余株,其中散生1.1万余株,古树群271个共71.6万余株。尤为珍贵的是,全国仅存的5株5000年以上古树均扎根于此——延安黄陵县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渭南白水县的仓颉手植柏,以及商洛洛南县的页山古柏,它们深植黄土,见证了五千年文明更迭。
为守护这些“绿色活化石”,陕西对5棵千年古树实施“一树一策”精准保护:通过划定保护范围、改造地面铺装、拆除近树建筑优化生长环境;安装地下消防栓、树体支撑装置、防雷设施及虫情智能监测系统,全面筑牢防火、防风、防虫“安全网”。同时,建立涵盖树体状况、养护记录、生长环境的“一树一档”电子档案,开发国家、省、市、县四级共享的实时监控平台,实现动态管护。
专业守护力量持续强化:陕西组建由全国古树名木与文物保护领域权威专家构成的指导团队,定期为古树“巡诊把脉”;依托县级主管部门与养护单位,为每棵古树配备专属保护队伍,形成“专家领衔、专班落实”的保护体系。
在严格保护基础上,古树的文化价值被深度挖掘。仓颉手植柏旁建起文化展室,谷雨时节,民众身着汉服、行传统礼,在雕版印刷体验中触摸汉字起源;黄帝陵8万余株古柏构成的“绿色海洋”,成为生态旅游胜地,游客漫步其间,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共生。这些古树更发挥着重要生态功能,根系深扎土壤涵养水源,为多样生物提供栖息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