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在山东聊城鱼邱湖畔,无人机与无人船协同作业,正对水域进行高精度测量。这是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承担的“山东省水资源基础调查——坑塘水下地形测量项目”现场,旨在全面掌握区域坑塘分布、数量及水文特征。
该项目属于全国水资源基础调查任务的一部分,覆盖德州、聊城、滨州三市,涉及超过11万个坑塘。按1%抽样比例,需对1117个坑塘进行水深测量。项目团队由14名技术人员组成,配备无人机、无人船等多种先进设备,实现了“无人化、智能化”作业,显著提升了数据采集效率与精度。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测量以“毫米级”为标准严格控制质量。采用格网抽样法,确保样本代表性;每个坑塘测区扩展至边界外10米,水深误差控制在0.15米内。测量过程中还严格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项目推进也面临不少挑战。山东雨季天气多变,野外作业强度大,技术人员每日需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测区地形复杂,涵盖平原、洼地、山地等多种类型,进一步增加了操作难度。团队在施工中注重环保,力求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此次调查成果将为评估水资源总量、分布及动态变化提供关键依据,助力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区域发展规划。目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正积极推进海洋地质与测绘业务,未来将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提供更多地理信息技术支持。
通过高科技手段系统摸清“水家底”,山东在推进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调查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