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金秋时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捡秋"活动在内蒙古各地悄然兴起。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驱车前往田间地头,在秋收后的农田里体验挖土豆的乐趣,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新景观。
这股风潮始于国庆假期,一位网友分享在多伦县田间捡土豆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收获千万播放量。随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加入"土豆猎人"行列,锡林郭勒盟、武川县、察右后旗等土豆主产区迎来大批体验者。
"这些被大型机械遗漏的小土豆,如果没人捡拾,来年就会化作春泥。"当地村民对游客的到来表示欢迎,"想捡多少都可以,正好避免浪费。"面对游客的热情,村民们展现出淳朴好客的一面。
内蒙古土豆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年产量约600万吨。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的收获季,为开展农事体验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文旅部门迅速把握这一机遇,将农业资源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锡林郭勒盟推出4条挖土豆主题线路,组织挖土豆、烤土豆等体验活动。太仆寺旗因交通便利,成为京津冀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这不仅是次偶然的社交媒体事件,更反映了旅游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内蒙古旅游学会专家指出,现代旅游者更注重情感需求和体验价值,渴望参与有别于标准化观光的新型旅游活动。
武川县利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在5个乡镇设立14个采摘点。福如东村通过设置指引牌、规划路线等措施,日均接待游客二三百人,有效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目前,这场"捡秋"热正从挖土豆延伸至摘南瓜、采辣椒等更多农事体验,内蒙古多地正根据特色农产品,精心打造系列"捡秋"线路,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