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高考录取季,职业本科院校频现高分考生。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投档最高分617分,超广东特控线83分;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录取最高分621分,创浙江同类院校新高,600分以上考生同比增17%。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本科院校已达87所,2024年招生近11万人,在校生超40万,规模持续扩容的同时,“学历+技能”双重优势让其吸引力日益凸显。
职业本科“走红”,根源在于学历地位提升与技能价值凸显。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起平坐”,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享有同等地位,推动学位认可、考研考公等权益均等化。“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硕士—博士”的贯通路径逐步畅通,学生升学、就业渠道拓宽。随着产业升级,企业急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工程师,职业本科培养的“现场工程师”成为“中国智造”关键人才,“学历背书+技能溢价”优势显著。不过,部分民办院校仍存在招生“冷热不均”现象,2024年超四成民办职业本科院校录取线差值不足20分。
高就业率是考生选择的重要考量。首批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87.07%,超全国本科平均水平,90%以上服务实体经济,部分院校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就业率超96%。职业本科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专业设置紧盯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填补了普通本科偏理论、专科偏操作的能力鸿沟。
守好人才培养质量关,需强化“产业基因”与产教融合。专家建议,推行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程;实施校企师资共建,企业导师教新技术,学校导师强方法论;深化“校中厂、厂中校”模式,确保实践教学占比超50%。同时,需明确专科与本科差异化定位,专科侧重技术应用,本科聚焦系统集成与技术改进,避免同质化。通过构建质量监测体系,跟踪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以产业标尺评价人才,方能实现职业本科“扩容”与“提质”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