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传说法引争议
近期,社交平台热传“防晒口罩越戴越黑”的观点,引发公众担忧。该说法认为:夏季使用防晒口罩、“脸基尼”、防晒衣等装备会令皮肤升温至42℃,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导致“热黑”。更有博主声称深色防晒产品吸热率高,加剧“热黑”风险。这一结论是否成立?
二、专家反驳:皮肤温度难达42℃
上海辟谣平台咨询多名专业人士后确认,上述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上海某三甲医院皮肤科医生指出两大漏洞:
1.温度条件不成立
人体皮肤表面温度通常在33℃至35℃之间,即便高温环境下佩戴口罩,正常体温调节机制(如出汗)也能维持皮肤温度在35℃至36℃左右,无法达到42℃。医生强调:“若皮肤真达42℃,需警惕严重中暑,而非‘热黑’。”
2.紫外线刺激远大于“热效应”
防晒装备的核心价值在于抵御紫外线——其对黑色素细胞的刺激远超“热应激”影响。因此,科学防晒仍是必要手段,消费者可选择轻薄透气产品提升舒适度。
三、“变黑”真相:防晒无效还是皮肤问题?
为何有消费者反映使用防晒口罩后肤色变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皮肤科医师唐教清分析可能原因:
1.防晒效果不足
普通织物(如医用口罩)的紫外线阻挡能力有限,纤维松散或过度拉伸会降低防护效果。
2.皮肤敏感与炎症
防晒口罩的摩擦、闷热及汗液刺激可能诱发敏感肌炎症,导致肤色暗沉。若伴随瘙痒、刺痛,需警惕“纺织品接触性皮炎”(对织物纤维或添加剂过敏)。
四、防晒产品如何选?关键看认证
针对“防晒服饰是否智商税”的疑问,实验对比给出答案:
防晒效果实测:紫外线灯照射显示,防晒口罩/衣能有效阻隔紫外线(感应卡不变色),而医用口罩和普通衣物防护较弱(感应卡明显变色)。
选购指南:
1.认准国家标准:正规防晒产品标签需标注GB/T 18830-2009标准,且UPF值>40(或50+)、UVA透过率<5%。
2.注意使用寿命:多次洗涤、潮湿环境会破坏防晒涂层或纤维,降低性能。建议减少清洗频率,避免过度磨损。
五、科学防晒才是正解
专家总结:防晒装备不会导致“热黑”,其防护价值远大于理论风险。消费者应选择合规产品,同时关注皮肤状态,避免将炎症误认为晒黑。科学防晒,安心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