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借力技巧的长期照护师,能安全搬动体重超自身两倍的失能老人——这绝非易事!养老行业长期面临一线护理人员流动率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困境,导致机构培训成本攀升、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这一难题迎来破局曙光。近日,广东省向101名通过考核的考生颁发首批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志着这一新职业在广东正式落地。全省1300万65岁以上老人将由此获得更专业的照护保障。
从"阿姨"到持证师:职业身份之变
34岁的邝映媚是首批获证者之一。她回忆道:"18岁入行时总被叫'阿姨',心里满是委屈。"护理专业毕业的她已在广州市老人院工作15年,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月薪已过万。此次获得(初级)长期照护师证书,让她深感职业价值获得"正名"。这份证书赋予持证者为失能人群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等服务的资质,可在家庭、社区、养老及医疗机构等多场景开展工作。
破解行业沉疴:专业认证降低流动率
此次考试在业内引发强烈反响,多家养老机构派出骨干参与"首考"。椿萱茂老年公寓总经理侯湘华指出:"行业平均流动率高达30%,培训成本压力巨大。长护师认证体系将大幅减轻机构培训负担。"
居家照护领域同样受益。长护险定点机构"一家依"负责人坦言,面对认知症等复杂需求时,部分护理员专业能力不足导致服务质量波动。持证人员通过系统培训,掌握了定制化照护计划、应急处理等技能,既能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也能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压力。
制度升级:从覆盖到提质的新阶段
作为全国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广州2017年至今已有超13万人享受待遇。长期照护师作为核心服务提供者,其专业水平与队伍稳定性直接关系制度可持续性。医保部门正探索将持证率纳入机构准入考核体系,侯湘华明确表示:"未来招聘将向持证人员倾斜。"
职业前景:阶梯式发展通道开启
邝映媚已瞄准更高级别:"考取初级证只是起点,我将冲刺中高级证书。"目前长期照护师设初、中、高三个等级,医保部门正建立与证书等级挂钩的支付机制,通过差异化激励政策强化"持证与无证不同,等级高低不同"的导向。
广东正多措并举壮大队伍:将培训纳入省级技能行动计划,协同人社、医保、工会等部门落实补贴政策,并探索纳入公益基金支持范围。首考考生结构显示,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比较高,23-49岁年龄梯队合理,印证了职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