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超”赛事的呐喊声与彭城夜市的烟火气交融,当汉墓竹简的斑驳纹路与奥体中心的聚光灯交叠,这座正处在流量风口的城市,如何突破“网红城市”迭代加速的“魔咒”,将一时热度转化为持久魅力?
体育IP:场景化破圈的流量引擎
赛事IP的爆发力,成为徐州此次“出圈”的关键引擎。今年暑期,“苏超”赛事以现象级热度席卷江苏,其流量效应迅速向文旅领域渗透蔓延。
依托徐州奥体中心的硬件优势,“奥体之夜”将足球赛事的聚光效应无限放大。赛事本身的巨大流量被巧妙转化为消费的增量。“我们没抢到票,在这儿看球照样过瘾,有吃有喝氛围好,看完比赛还能逛市集。”在“奥体之夜”巨型高清直播大屏前,带着孩子观赛的张斌笑着说道。这种“观赛+逛玩”的场景组合,让赛事流量自然转化为消费增量。
更深层的突破在于“体育+”模式的多业态融合。开赛以来,徐州市文旅体商系统联动景区、街区、商圈等抢抓“苏超”热度,纷纷推出“彭城足球之夜”,将封闭赛场的流量引导至城市各个角落的“第二现场”,将足球赛事转化为多业态融合的支点。有家烧烤店老板的调侃最具说服力:“店里装了一个大屏幕直播球赛,20多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烧烤师傅的手都要抡断了——场外看球的顾客还未散去,从球场出来的顾客已在等座‘接力’了。”
“第二现场”的火爆,本质是消费场景的多维延伸。相较于封闭的赛场空间,散落于城市角落的观赛点,将体育消费与日常体验深度绑定,成为“城市夜生活”的重要构成。
飞猪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苏超”相关旅行热度暴增数倍,带动徐州酒店预订量同比翻倍。从曾经的工业基地华丽转身为“夏日网红之城”,徐州的这波流量体现了“事件驱动型”城市走红的新路径。
历史资源:体验式转化的文化底气
赛事带来的流量红利,终究需要深厚的城市底蕴承接。在“苏超”掀起的热潮中,城市之间的较量早已超越赛场,延伸至文化内核的比拼。随着赛事推进,各地纷纷亮出“文化底牌”,试图借流量东风,让城市文化“出圈”。
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彭城七里3.5公里文脉长卷上,20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彭城风华》大型湖岛实景演出以光影为笔,在云龙山水间构建起穿越千年的时空剧场;借助在线文物虚拟展示系统,徐州博物馆让文物以另一种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文庙街区则实现了传统与时尚的奇妙共生——古建飞檐下,年轻人捧着咖啡感受历史的温度。
从云龙山的层峦叠翠到黄河故道的粼粼波光,徐州将历史遗存转化为体验式旅游产品的思路,使得其在“网红城市”的竞争中,保持了独特的辨识度,彭城七里也一跃成为游客来徐必打卡的热门地标。
“看完比赛带孩子来博物馆,没想到馆藏竟然如此丰富!”来自安徽的游客张女士望着玻璃展柜里的文物瑰宝感叹。
今夏,徐州文旅创新推出的“跟着苏超游徐州”活动,通过联动徐州(主城)与赛事举办城市、客源地城市(客城),积极探索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让赛事观众变身文化游客。针对客队球迷、市民,全市50家A级旅游景区免费开放、徐州乐园等热门景区推出的“苏超”特别优惠政策,更让这份文化邀约充满诚意。
当“楚汉争霸”的历史渊源被热议,当苏轼文化通过光影流转被感知,当足球热浪邂逅汉风雅韵,徐州正以鲜活的文化表达,让千年文脉在与游客的亲密接触中焕发新的光彩。
城市温度:细节化表达的长红密码
“网红城市”的长红,终究要靠“人”的体验来书写。
赛场内的关怀,是城市温度最直接的注脚。国体徐州在徐州奥体中心现场座位间放置大型冰块,在盛夏里筑起清凉屏障;免费发放的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扇子,把对观赛者的关怀落到实处;徐州移动构建的全方位通信保障网,让每一份观赛激情都能顺畅传递。
这份温度已经延伸至城市肌理:徐州增开“球迷专列”精准对接客场观赛需求;“苏超”免费接驳专线动态调整发车间隔,实现赛事场馆与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
正如入伏后持续爆满的餐馆所展现的,游客的记忆往往藏在交通的便利里、冰块的清凉中,更藏在一碗伏羊汤的暖意间。
7月18日开幕的第22届徐州彭祖伏羊节与“苏超”形成奇妙接力,“舌尖上的非遗”让城市吸引力持续发酵。数据显示,入伏期间全市餐馆持续爆满,“吃伏羊”不仅是市民的生活仪式,更成为游客感知城市温度的重要窗口。
一场体育赛事与一方民俗传统正完成着奇妙的接力,这种深度咬合驱动消费引擎全速轰鸣,让每一分热度精准转化为经济价值。
从体育IP的场景化破圈,到历史资源的体验式转化,再到城市温度的细节化表达,徐州正在证明:“网红城市”的长红密码,不在于一时的流量爆发,而在于能否将“热点”转化为“特点”,将“关注度”沉淀为“美誉度”。
城市IP的打造既需要借助热点事件的“爆发力”,更需要依托本土特色的“持久力”。未来,随着特色资源的持续挖掘与营销模式的迭代创新,这座兼具工业记忆与文化底蕴的城市,正以文旅融合的加速度,让“网红”成色更足、长红底气更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