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野生蓝靛果丰收的季节,在中国北疆的大兴安岭阿木尔林业局,茂密的山林中,累累果实如深蓝珍珠般点缀在绿叶丛中,若隐若现。记者近日探访发现,这种源自北纬53°寒地的独特浆果,已从昔日不起眼的“野果子”一跃成为当地市场的宠儿。
走进阿木尔林业局的集贸市场,经营业主刘术琴正忙碌不已。她每天将收购来的野生蓝靛果精心分装成每桶4斤的规格,售价100元一桶,几天内就热销了1000多斤。刘术琴一边快速打包,一边笑着说:“果子供不应求,老顾客都提前电话预订,收多少就卖多少,销路根本不愁。”这些打包好的蓝靛果,正通过快递源源不断地发往外地消费者手中。
这种小浆果为何如此受欢迎?作为寒地特产,蓝靛果富含黄酮多酚、1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钙、铁、磷等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远超普通水果。阿木尔林业局得益于北纬53°的独特气候、纯净生态和肥沃黑土,为蓝靛果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江苏游客秋江平赞叹道:“现代人追求健康,这果子天然无农药,无论是直接食用、泡水还是做果酱,都营养又美味。”
蓝靛果已被纳入《2025年黑龙江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成为寒地“黄金产业”的代表。多年来,阿木尔林业局在中心苗圃建立了15亩示范基地,种植了乌蓝和蓝精灵等品种,确保“森林味道”的稳定供应。随着沟系立体经营模式的推进,生态建设、旅游产业和林下经济一体化发展,蓝靛果正加速迈向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这颗承载寒地灵气的“蓝色精灵”,不仅是当地民众的“致富果”,更在夏日里化身传递生态之美的“甜蜜使者”,展现着绿色发展的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