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傍晚时分,湖北潜江张家窑“四季有虾”试验示范基地的虾稻田波光粼粼,虾农们正忙着起网收虾。如今,小龙虾“四季常有”的常态,让越来越多的潜江小龙虾端上全国餐桌。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团近日走进潜江,探访该市如何通过整合科研、企业、农户力量,以“四季有虾”模式推动小龙虾产业升级。
作为“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过去小龙虾养殖多集中在春夏季,秋冬季节常面临“无虾可卖”的困境,市场供应不稳定,也制约了农户收入和产业规模。为此,由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的张家窑试验示范基地应运而生。该基地170亩水面的17口池塘,实现了从苗种培育到成虾养殖的全流程试验。
“我们通过‘同塘育养分离’技术,将池塘划分为繁育区与养殖区,实现苗种自给,再结合优化饲料、轮作水草和微生物调控,构建四季适宜的养殖环境。”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波介绍,这一技术还延伸至虾稻田,形成“早稻+冬虾+早春虾”循环模式,实现“一田三收”,既保障全年虾苗供应,又稳定农户收益。
59岁的虾农李福建对此深有体会:“我30余亩虾塘去年纯收入达30万元,四季养虾让收入翻了番。”在潜网集团小龙虾交易中心,活虾经分拣、打包后通过冷链发往全国。数据显示,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潜江冬虾上市量达2.4万吨,产值21.9亿元;春节期间大规格虾价达54元/斤,是夏季的3倍。“以往龙虾店多做半年生意,现在冬虾在上海、深圳等地成了‘网红’。”潜江市商务局副局长吴维说。
目前,潜江小龙虾养殖面积达94.7万亩,已形成集科研、养殖、加工、物流、餐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品牌价值达527.2亿元。当地政府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工厂养殖、标准制定、精深加工,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