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催生乡村创业潮

发布时间:2025-07-28 15:19:04 浏览量:0

花江村深藏于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之中,2016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02户布依族村民世代居住于此,村内保留着茶马古道遗留的摩崖石刻、保存完好的花江铁索桥,以及绵延8公里的壮丽峡谷景观。然而,地处偏远山区,村庄长期“藏在深山人未识”,发展受限。

QQ20250728-151432.png

随着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在即,这座超级工程彻底激活了古老村落。花江村村民创业热情高涨,依托大桥带来的巨大流量预期与“桥旅融合3.0”战略规划,大家纷纷开办精品民宿、经营农家乐、升级小吃摊。一场由“桥”引发的创业潮与乡村蜕变,正在峡谷深处火热上演。村民梁在排感叹道:“我们小花江原来到峡谷对面要绕路走3个多小时,现在大桥通了,过去很方便。”

花江村桥缘居民宿老板林国权是返乡潮中的先行者。去年,他从云南大理、丽江回乡,盘下10余栋直面大桥的石屋,打造“桥缘居”民宿。清晨推开窗户,对面悬崖上雄伟壮观的花江峡谷大桥便映入眼帘,这里成为观桥赏景的绝佳位置。林国权说:“天天盼着大桥通车,桥通了人流量就更大。很多从北京、上海、重庆、江苏等地来的游客,专为拍摄建设中的大桥。”开业大半年,周末房间常提前订满,他和合伙人谢朝卿一起拍摄大桥和村庄视频,上传网络宣传,吸引更多游客。

林国权补充道:“我和谢哥分工合作,他负责网络推广,我管民宿运营。每天记录大桥成长,让更多人知道花江村是最好的观桥点。世界第一高桥修在家门口,这个机遇必须抓住。”谢朝卿作为航拍爱好者,在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时意外发现了花江村。他回忆:“当知道这是世界第一高桥,我就萌生了拍摄想法。走遍周边山头,最终发现小花江位置得天独厚——抬头就能看大桥。通车后流量会大增,我得思考如何承接。”从一名“外来客”变成“新村民”,谢朝卿与林国权合作改造民宿,发展自媒体和乡村旅游。

大桥未通车,热度已至。世界第一高桥自带流量“密码”,给花江村带来了人气。在外务工的梁再芳看到了旅游商机,毅然回乡开起农家乐。凭借地道的布依族风味,生意日渐红火。梁再芳说:“这里有花江铁索桥,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现在大桥修建后,好多人来看世界最高桥,都到我们村旅游。游客量增多,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这是我们发展的机遇。”

面对村民高涨的创业热情,平街乡统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谋划串点成线的配套设施,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理念,努力让“流量”转化为“留量”。贵州大学驻花江村第一书记柴方君表示:“花江峡谷大桥在村庄上方,这里是最好的观景点。我们要做好基础工作,承接大桥开通的流量,整治人居环境,发展农旅融合。围绕桥旅融合、红色文化、布依传统村落,完善设施,将通车红利变成经济效益,让村民受益。”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学生王艺璇分享道:“来到花江村,第一感受是自然风光好、民房有特色、民风淳朴。村庄就坐落在桥下,未来游客会更多,花江村发展前景广阔。”花江峡谷大桥将打造国内首个集“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桥旅融合综合体。这座“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工程,让“世界第一高桥+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的组合,使花江村从默默无闻变成旅游热门目的地。天堑之上架起钢铁长虹,古村推开的是一扇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之窗。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