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赋能乡村!贵州法院“三大路径”绘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18 09:58:34 浏览量:378

盛夏的贵州安龙县梨树村,绿意葱茏。“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连续多年“零诉讼”的村庄,成为贵州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法治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80c7a1c5e6880f211572168df53d7442.png

近年来,贵州法院系统将法治基因深植基层治理肌理,通过“以法促振兴、跨域便民、防治结合”三大路径,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以法促振兴:法治护航乡村发展新貌

司法服务正不断向产业一线延伸。在雷山县,一家招商企业流转茶园投资500万后,因土地流转争议,两村民竟驱赶山羊啃食茶园。法官层层剖析,运用“嘎百福”解纷工作法整合多方资源,不仅化解矛盾,还帮助村民解决销路问题,最终实现了企业、村民、村委会、政府“一案五满意”的多赢局面。

聚焦贵州“土特产”,法治保障无处不在:黔东南州法官为苗绣、银饰等非遗传承创新提供专项法律服务;黔西南州法官深入田间地头,为精品水果产销链进行“法治体检”,确保“黔货出山”一路畅通。

法治的力量也在重塑乡村治理。惠水县摆金村党支部书记感慨:“以前村民为争棵果树都能打起来,现在大伙遇事先翻村规民约。”这一变化源于惠水法院创新的“法治+村规民约+房长制”治理模式:法官指导修订21个村寨民约,将赡养义务、生态保护等纳入条款;遴选族老担任“房长”联动调解,三年来辖区纠纷诉前化解率显著提升。

跨域便民:智慧司法提升群众幸福感

曾经,山高路远让诉讼成为山区民众的沉重负担。册亨县村民回忆,过去为普通案件需数次往返县城,单程近两百公里山路。如今,依托智慧法院建设,在线诉讼、跨域立案、远程庭审让“指尖诉讼、掌上办案”成为现实,有效减轻了群众诉累。

贵阳市花溪法院日前就通过远程调解成功处理了一起财产损害案:外地游客排队时手机被意外撞坏,双方争执不下。法官组织多轮线上调解,耐心释法明理,最终被告当场通过微信完成赔付。当事人事后寄来锦旗称赞:“云端司法显公正,线上便民暖人心。”

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司法触角延伸至最末端:遵义将法官工作站嵌入乡镇综治中心;毕节“无讼村居”建设星火燎原;在偏远山区,法官们肩扛国徽踏上“马背法庭”,把庭审现场“搬”到村民院坝、火塘边,让司法的温度在跋山涉水中真切传递。

防治结合:源头化解治理方程式

贵州法院积极推动解纷力量前移下沉,力求在矛盾萌芽时精准干预。惠水县布依族村落曾因婚恋纠纷引发家族对立,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作为特邀调解员,巧妙融合布依族“议榔”传统规则与《民法典》条款,成功促成和解,既化解了家族对立,又传承了民族智慧。这类深谙民情、精通法律的特邀调解员队伍,正日益成为基层解纷的“生力军”。

针对治理中的共性难题,法院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促源头治理。安顺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发现涉农贷款监管存在疏漏,随即发出司法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完善流程,有效预防了批量纠纷的发生,以司法建议这个“小切口”撬动了基层治理的“大提升”。

当下,贵州法院以法治为笔,通过这三大实践路径,正在黔贵大地上描绘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法治底色。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