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9月11日,杭州西湖博物馆迎来建馆20周年,并举办了以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西湖文化的保护、利用与传播展开深入交流。
作为中国首家湖泊类专题博物馆,该馆在建筑设计上别具匠心。博物馆主体采用半地下结构,与周边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既尊重环境,也成为展现杭州文化与西湖文明的重要窗口。其建筑设计师、浙江大学原教授余健表示,这一设计旨在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西湖被视为杭州的“根”与“魂”。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馆长潘沧桑认为,西湖本身即是一座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大博物馆”,而西湖博物馆则承担起展示湖山建筑、美学意境、科技文化与历史现实的重要使命。
自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该馆在文化遗产阐释与传播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潘沧桑提到,西湖申遗时的办公室就设于馆内,如今它已发展成为遗产保护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核心平台。
二十年间,杭州西湖博物馆从最初“零文物”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达17763件(套),累计接待游客2300万人次,举办展览254场、文化活动超5000场,并成为G20杭州峰会与2023年亚运会期间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地标。
潘沧桑强调,民众参与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从西湖申遗到志愿讲解服务,公众始终是文化传承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的加入让“主动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拉近了文化遗产与公众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