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为保护提升蟳埔民俗文化,丰泽区18个单位抽调58名干部成立指挥部,首要保障游客交通与安全,新增公交线路、设临时停车场,并规范簪花商家明码标价、签订诚信承诺书。2023年11月,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成立,首批会员涵盖簪花经营及配套企业,旨在规范行业、传承文化。
作为蟳埔女传统装扮,“簪花围”由花围与发簪组成,曾因年轻人外出渐失传承。村民黄丽泳辞去幼师工作,专注推广簪花文化。创业初期,小店月余无人问津,她白天看店、走访长辈搜集史料,夜晚兼职补贴生计,说服村中奶奶、阿姨做模特,学摄影、制头饰,搭建旧物件展示区还原蟳埔场景。如今,她组建“蟳埔奶奶”模特队,用视频记录她们簪花跳舞的瞬间,70岁阿嫲陈敬船等老人更转型旅拍模特,旺季日收入近千元。
“簪花热”让蟳埔村日均游客破万,簪花店从不足10家增至200余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晨从事渔女服制作40余年,2004年参与“抢救”传统服饰,如今改良面料与剪裁,在保留样式基础上增加亮片、收腰设计,让传统服饰更适配游客拍摄需求。
仿真花产业也随势兴起。吴培超从建材转行做仿真花头饰,改良工艺解决鲜花易损问题,产品远销全国及东南亚。他开设簪花围店,增设洗头、掏耳服务,还带动哥哥理发店转型,旺季接待大量卸妆游客。
为打破单一业态,蟳埔村发展多元文旅:现有70余家餐饮店,茶饮品牌“壶见”等入驻,将闽南文化融入产品,店内陈列簪花渔女文创,奶茶原料选用安溪铁观音等本地茶。
黄丽泳的小店取名“晴天”,正如靠海为生的蟳埔人寄望晴天,她亦盼“簪花围”这一渔家传统,在传承与创新中永远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