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北京土地市场热度显著提升。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显示,期内共成功出让22宗地块,土地出让金总额达到1005.5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32.36亿元大幅增长37.3%,已达去年全年总额的64.71%。其中,溢价成交地块9宗,占比40.91%,3宗地块溢价率超过20%,4宗超10%。
从区域分布看,海淀区成为供地主力,共出让6宗地块,占总数27.27%,供应量同比激增200%,远超2022-2024年全年水平(分别为3宗、2宗、5宗)。通州区出让3宗,丰台、昌平、顺义、朝阳、石景山各2宗,大兴、亦庄开发区、怀柔各1宗。
优质地块竞争激烈,溢价表现突出。海淀区东升镇北部片区朱房四街棚户区0030地块和树村地块溢价率分别达25.04%及27.93%;该区朱房四街棚户区0029地块和半壁店地块溢价率也达17.33%和11.95%。此外,通州区梨园镇强力家居地块溢价率高达21.94%,朝阳区三间房地块和通州区八里桥棚户区地块溢价率分别为10.5%和16.28%。央国企继续主导拿地,中建系表现尤为抢眼。其(含联合拿地)共斩获7宗地块,拿地金额达401.82亿元,占上半年总额近四成(39.96%)。中建智地更联手金茂、越秀、朝阳城发摘得唯一超百亿地块——朝阳区平房乡黄杉木店地块。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北京土拍亮眼表现体现了企业对核心城市的投资热情。核心区域地块凭借优越区位、较低开发限制及良好规划潜力,有效激发了房企竞拍积极性。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分析认为,中建系的积极布局是品牌战略与市场运营协同决策的结果。北京作为超一线城市,其经济韧性、人口吸附力及住房改善需求为项目提供了广阔盈利空间。获取核心地块开发适配产品,能实现运营收益最大化,形成品牌与效益双重驱动。中建智地去年摘得的朝阳区酒仙桥+前苇沟+中关村百亿地块打造的北京宸园项目,开盘10个月去化率近90%,政策加持下热销促使其今年再度落子朝阳区。
北京建工、保利发展、金隅集团、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央国企也积极参与,共拿下15宗地块。
市场供需双向优化支撑了土地热度。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累计成交2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其中3月“小阳春”成交面积同比增近五成,二季度同比增15%。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去年9月30日北京多项新政降低购房成本,市场逐步修复。同时,新房批准上市面积同比增长超20%,地段好、品质高的项目入市支撑市场平稳。上半年开盘的新项目如和樾望云、和樾玉鸣去化率均超70%(截至7月6日分别为92.18%及78.15%)。上半年北京6个楼盘销售额超40亿元(海淀4个、朝阳2个),区位配套好的高品质改善盘去化优异。
需求结构上,曹晶晶指出,1000万—2000万元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大增近九成,占比从2024年的12%提升至约19%,高端改善需求继续支撑市场。
曹晶晶预计,上半年延续“城六区及轨道交通节点主导、平原多点协同”策略供应的海淀、朝阳、通州等热点地块,将形成改善型产品入市,为下半年新房市场提供关键支撑。
市场分化态势亦存。如建发·海晏6月开盘不足一月去化达34.39%;而中海丰和叁號院开盘一年多去化率仅19.42%。郭毅认为分化源于区域需求基数、供需匹配度及产品力三大因素:需求旺盛区域更具活力;供不应求片区房价支撑强;产品品质直接影响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