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当数字科技遇见城市更新,一场跨越次元的光影盛宴正在黄浦江畔悄然改变市民的夜生活。
近日,上海多个区域同步开启精彩纷呈的光影艺术活动。从复兴岛到五角场,从杨浦滨江到静安寺商圈,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融合正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重塑工业记忆
在杨浦区分会场,一场以120吨塔吊为载体的3D Mapping光影秀《百年光潮》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这座1973年建造的工业遗存,在光影流转间焕发新生。
光影在钢铁骨架间流动,生动演绎着杨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型历程。艺术家们创作的一系列光影装置,包括“星蕴”“量子能量环”等作品,与由学生绘制的杨浦地标场景艺术装置相映成趣。
杨浦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创新“光影+”多元消费实践,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该区分会场还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携手二次元企业,以“光影+二次元”为主题实现IP赋能和文化破圈。
艺术赋能商圈活力
与此同时,静安区分会场的光影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南京西路商圈与苏河湾商圈两大核心区域联手,打造了跨商圈、多场景的光影艺术矩阵。
在静安寺商圈,“光影莫高窟”石壁上的光影如彩墨流淌;静安公园古树大道的光束穿透水雾,形成云中彩虹的视觉效果;苏州河畔则化身为国际化光影艺术空间。
“苏河光映厅”推出特别展映,通过双主题建筑联动光影秀诠释对“家园”的浪漫想象。其中,《光染画境》让经典画作“动”起来,《光之漂流》则以光为舟,带领观众游历奇幻世界。
创新模式激活夜间经济
本次光影节的一大亮点是突破了传统光影展的静态局限。各分会场积极探索“光影+演艺”“光影+商业”的创新模式,赋予光影空间更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静安区分会场通过引入多样化演艺资源,将静态观赏升级为互动体验。同时,该区还深化“光影+商业”融合模式,构建沉浸式光影消费新场景。
主题化光影市集、品牌联名体验店、艺术衍生品展售等多元业态,将光影艺术与商业消费深度绑定。借助光影对人流的聚集效应,有效提升商圈的夜间活力,加速消费转化。
全域联动打造城市盛事
本次光影节不仅局限在单一区域,而是通过联动多个城市空间,打造全域可游、全民可享的沉浸式体验。
杨浦区分会场联动五角场、江湾体育场、黄兴公园、内环高架桥下空间等区域,形成跨次元的城市漫游路线。同时,该区还将光影活动与上海金秋购物节、旅游节、啤酒节等重大节庆相结合。
这种全域联动模式,进一步释放了夜游、夜娱、夜购的消费潜力,激发文商旅融合发展。光影艺术正成为塑造城市美学氛围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激发消费意愿、带动线下零售增长的核心引擎。
随着光影节活动的持续开展,上海正逐步构建起具有持续吸引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光影消费新生态。这不仅是城市夜经济的创新实践,更是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升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