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队伍参赛。其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因生动有趣的对抗场景,成为现场最受关注的赛项。
在400多平方米的仿真球场上,红蓝双方各5台机器人展开对决。机器人通过视觉传感器识别足球与对手位置,借助无线通信实现团队配合,完成带球、传球和射门等动作。为保障比赛流畅性,赛事简化了越位、手球等规则,对非恶意碰撞也采取宽松判罚。
一场精彩对决的背后是复杂的技术支撑。据参赛队员介绍,机器人视觉系统易受光线干扰,快速移动时可能出现识别抖动。为此,科研人员持续优化运动控制与强化学习算法,提升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动作响应速度。比赛期间,各国选手积极交流技术心得,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流畅性与战术协同能力。
赛事不仅搭建了国际化的技术交流平台,也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场景向实际应用加速转化。业界认为,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是实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目前,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但其在康养、家居、工业等领域的潜力已获广泛认可。
作为北方机器人产业重要基地,青岛近期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设立百亿元规模基金,推动技术研发与场景开放。当地在家电制造、海洋科技等领域具备产业基础,为机器人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空间。
此次国际邀请赛通过“以赛促研”的方式,为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和生态构建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