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虚假评论乱象引关注,消费者权益亟待保障

发布时间:2025-07-28 09:19:26 浏览量:107

北京消费者秦女士在7月25日向记者表达担忧:"现在,不仅是'卖家秀',连'买家秀'也变得不可信了。"她提到,网购服装时,商品评论区曾是重要参考,但如今充斥清一色好评,实物却"惨不忍睹"。

6100ab4f8ddf91000d0f1091.jpeg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自导自演",制造虚假好评诱导消费。例如,某电商平台一件连衣裙的评论区,多条"买家秀"照片人物容貌、表情和动作高度相似,放大后竟显示多位"买家"都有6根手指,疑似AI生成失误。网友纷纷跟帖揭露:"一眼AI""做戏做全套"。

商家还盗用消费者分享的内容。一些用户反映,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发布的照片和文案被原封不动搬运到商品评论区,卖家也诉苦称店铺评论区几乎被其他商家"搬空"。

为包装商品吸引力,商家甚至雇佣"水军"中介购买好评。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记者以商家名义联系中介,对方报价"半托"(中介拉群引导刷手操作)每单5元,"全托"(全程交给中介)每单7元。另一中介称支付498元可进入20个"鱼塘"(刷手群),每群近500人。

北京盈善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清鑫指出,商家冒充买家或雇人刷评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此类"水军"黑产链还可能破坏网络安全,引发诈骗等违法犯罪。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攻防对抗研究所所长闫怀志分析,虚假评论泛滥危害深远:真实评价被淹没,消费者购物如"雾里看花";长期形成"造假得利"恶性竞争,挤压诚信商家生存空间,削弱平台公信力,冲击社会诚信体系。

治理方面,闫怀志建议监管部门提升违法成本,建立"一处受罚,全网受限"联合惩戒机制;平台应加大AI识别技术投入,升级算法,对违规商家限流或封号;行业协会可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定期发布"红黑榜"营造褒善惩恶氛围。

张清鑫补充,平台需赋予真实"买家秀"更大权重,同时畅通举报渠道,根除虚假评论滋生土壤。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